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国际板最快年内推出 跨国企业将成国际板主流

2011年01月11日 10:3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启。20年后的201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分少有地召开媒体通气会并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规划(2011—2020年)》。

  有评论认为,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资本市场侧重国内制度建设的话,未来十年推进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国际化将成为最重要的闪光点。

  “我国金融市场只要一天不国际化,就一天不会成为成熟的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份《战略规划》对上交所来说有三点至关重要的内容,即市场化建设、产品创新建设、国际化建设。”

  据记者了解,备受各方关注的“大力推进国际板市场建设”已经被上交所列入近期(2011—2013年)主要任务,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推出国际板的时间窗口已经被打开。

  推进国际板领导小组成立

  “目前监管层针对国际板推出时机问题,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求‘稳’,最近一两年媒体对于国际板的一些负面报道使民众对国际板‘圈钱说’有些担心。”一位参与国际板前期研究工作的上交所内部人士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毋庸置疑,推进国际板工作已经在监管层内部达成了共识。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近期就曾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已进入一个与国际市场逐步交织融合的新的发展阶段,应当有效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继续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并购的同时,研究推动设立国际板,让国内投资者有效分享世界经济成长的果实。

  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关于“推出国际板目前没有具体时间表”言论引发了外界对于该项工作进度的担忧。不过,据《中国经济周刊》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已经成立了推进建设国际板领导小组,该工作小组的组长由该部主任童道驰担任,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等人出任副组长,具体协调国际板推出的相关事宜。

  据了解,该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对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条件等工作进行研究,并初步设计国际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持续监管、跨境执法、退市和投资者保护制度等重大制度安排。

  胡汝银透露,国际板推出流程一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部的工作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进而向中国证监会上报,进一步完善之后交由国务院批复。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工作小组仍未向中国证监会提报正式方案。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已经明确表示,上交所积极研究和推动国际板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有关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了信息披露、持续监管、跨境执法、投资者保护等重要问题,为国际板的推出积极创造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推进国际板建设的问题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表现出“十分积极”态度,这与上海希望加快和巩固其金融中心不无关系,特别是2010年以来,香港、深圳作为融资市场的作用愈发凸显,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规模日益扩大,这对作为蓝筹市场的上交所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而国际板推出或将进一步巩固上交所主板市场地位。

  上交所融资规模比不上深交所

  上交所的《战略规划》指出,股票市场是上交所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主板市场地位,打造中国的蓝筹股市场。

  然而,在2010年,作为我国主板市场的上海A股市场,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都远逊于深圳。根据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A股首次上市公司数目为28家,而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首次上市公司数目达到321家。从融资规模来看,上海A股仅为1802亿元,而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为2981亿元。

  “随着大量国有企业改制并已经上市,上海A股的融资数量和规模可能会放缓。”普华永道北京主管合伙人封和平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希望在深圳谋求融资的中小企业可能将进一步成为上市主力,2010年中小企业板融资金额显著增长。”

  另一方面,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企业提供的融资规模和企业数量也远逊于香港。安永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梁伟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上海尽快推出国际板有望吸引更多跨国企业用人民币融资,进而巩固上交所地位,以及上海作为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胡汝银则认为,上海要建设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必须拥有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所,这就要求上交所拥有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市场化的体制与机制,吸引跨国企业来内地进行上市发行融资说明上交所拥有国际化的交易平台。

  截至目前,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值已经达到了87万亿元人民币,纳斯达克市场也达到24万亿元人民币,这两大市场除了为美国本土提供融资服务之外,大量上市公司来自于美国境外的全世界各地,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具备了配置全球资金的能力。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告诉记者,上交所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平台,国际板已经成为实现此一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机选择取决于监管层的决心。

  跨国企业将成国际板主流

  2010年12月,安永发布2010年IPO市场回顾与展望调研报告指出,国际板有机会在2011年推出,而大型跨国公司有望成为首批上市公司。

  不过,上交所的《战略规划》却对自身的任务如是表述:配合监管机构,促进红筹公司加快回归A股市场,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的制度安排。从这一表述排序来看,红筹股回归或早于跨国企业境内融资。一位上海证券交易所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目前的制度安排来看,国际板的首批公司以回归的红筹公司为主,而大型跨国企业可能成为第二批。”

  不过,安永的报告则认为,大型跨国公司有望成为国际板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国际板吸引海外蓝筹公司,比红筹股带来的有利因素会更多一些。安永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梁伟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相信第一批在国际板上市的一些500强企业,大部分都会是一些已经在中国做了很多投资,而且未来几年也准备在中国继续做很多投资的一些国际上的大企业。”

  据记者了解,红筹股回归只是一种制度性安排,从长远来看,优秀跨国公司将会成为国际板中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的中期战略目标(2014—2016年)明确提到,“进一步吸引大型外国优质公司上市,重点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与中国有重要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的优质企业上市,建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产品多元化、亚洲一流的国际板市场”。

  截至目前,已有23家跨国企业表示有意向登陆国际板,这些企业包括汇丰银行、通用电器、沃尔玛、联合利华、大众汽车、渣打银行等。

  记者从多家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获悉,不少跨国企业已经向普华永道、安永等提出了计划在国际板上市的审计和咨询方面的服务,一旦政策放开即可正式申请,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和大型制造型企业。(谈佳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