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证监会的多次督促和处罚,中信证券超限持有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基金)股权,转眼又是一年。据《新世纪》报道,中信证券决意博弈《基金法》第59条的修订,以保住对华夏基金的相对控股权。对于中信证券的做法,市场上看法不一。为什么中信证券抱着华夏基金这颗“树”不放?难道就一直这样下去吗?
“大限”四次未果股权难产
自中信证券以9.3亿元的代价收购华夏基金100%股权至今,中信证券已经违反政策红线近三年。中信证券目前持有华夏基金100%股权。按照2004年10月1日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及证监会的解释通知,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均实行“一参一控”政策,并且,基金管理公司按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得超过全部出资的49%,仅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出资比例不受此限制。但华夏基金的拟售股权却迟迟不见挂牌。
直至2010年6月26日,中信证券终于确定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挂牌转让所持华夏基金公司51%的股权。7月,中信证券接到证监会基金部的指令,即在今年9月30日前完成华夏基金股权的挂牌转让工作。这已是自4月1日以来,证监会基金部第三次督促华夏基金股权转让一事。尽管如此,公司的股权事宜至今依然未有分晓。10月中旬,公司第四次接到证监会的发函督促,直至目前,一拖再拖的华夏基金股权转让事宜依然陷入了难产。受此拖累,一年多来,华夏基金的新产品全面暂停发行。
证监会4次发函督促华夏基金规范股权,每一次都被媒体称为是华夏基金的“大限”,但事实证明,每一次都会出现顺延。根据证监会的相关法规要求,中信证券需将华夏基金51%的股权出售,而目前的潜在受让方包括了美国普信集团、苏宁电器、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长江电力。
为何死抱一颗“树”
对于中信证券死保华夏基金股权的行为,我们不得不从华夏基金说起。华夏基金成立12年来,在总经理范勇宏的领导下,管理25只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近3000亿元,拥有1400多万名客户,多年来累计为基金持有人现金分红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华夏基金是最早一批也是目前中国最大也是最赚钱的基金管理公司,可谓是“下金蛋的鸡”。2009年,华夏基金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收入为28.04亿元。2010年上半年,华夏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在被迫未发一只新基金的情况下,较2009年同期增加28.85%。
2010年年中,华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为2181亿元,资产规模仍是市场排名第一,短期内,股权问题似乎还未对华夏基金的利润产生太大影响,华夏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几乎是业内亚军的2倍。面对一颗如此高产的“树”,岂能轻言放弃。但这样能否长久呢?
参与互动(0) | 【编辑: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