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新股中签是令广大散户们足以自豪好久的一件事情,因为那不仅代表着好的运气,还意味着一个几乎确定的“大红包”。“新股不败”的神话也因此被不断强化和膜拜。然而,资本市场没有一成不变的赚钱法门,当“三高”发行愈演愈烈,当整体市场持续疲弱,往日的神话已经很难再延续。
从2010年四季度开始,新股首日“破发”的情形开始逐渐增多,进入2011年后,首日“破发”俨然成为了大概率事件。统计显示,在2011年上市的26只新股中,有13只股票上市首日收盘跌破发行价,占比达到50%。本周二,有5只新股上市,除了天晟新材上涨,其余4只新股全部跌破发行价,其中跌幅最大的接近17%。
如果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当前的新股破发潮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进入2011年后,A股市场持续低迷,上证指数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下跌近5%,中小板、创业板的走势则更为惨烈,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指数新年以来分别下跌了14.05%和13.95%。根据历史统计,进入2000年后,新股大面积破发分别还在2003-2005年以及2008年出现过,而上述年份也均是典型的熊市年。整体市场的疲弱为新股大面积破发提供了大环境。
更具体地来看,发行价过高则是导致“破发”的最重要原因。从2011年上市的新股来看,平均首发市盈率(摊薄)超过82倍,其中最高的达到150倍,最低的也在45倍之上,而目前被市场公认的估值高地——创业板的整体市盈率(TTM)也仅有60倍。如此高的发行市盈率,明显挤压了二级市场的获利空间,使得新股们在上市之初就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买盘稀缺必然导致首日破发概率的增加。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虽然现在的新股发行市盈率较高,但如果考虑到其募资规模也会相应提高,则公司动态估值可能不高,毕竟,募集资金很可能带来生产规模和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并引发业绩的快速提升。上述分析不无道理,但有两个现实的问题需要面对:其一,募集资金从投入到产生效益,通常至少也需要一年的建设周期,而在这一年中,以目前的市场环境看,仅靠尚不确定的业绩预期或难支撑其股价。其二,在下一轮中周期增长到来之前,很难出现能够持续拉动经济大幅增长的动力,对于微观企业来说,募集资金又能真正带来多少质变?
显然,新股破发频现,源头在于与市场环境不匹配的高发行价。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只有破发的密集出现,才能倒逼发行价逐渐向合理水平回归。
然而,任何一次改变都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股发行价是企业、承销机构和投资者三方博弈的结果。在这场博弈中,投资者其实还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企业融资规模最大化的诉求仍将在发行价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无论如何,从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游戏的最终决定者还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尊重市场也必将成为市场参与者的唯一选择。相信随着发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更多着眼未来的上市公司出现,当前的“破发”终将成为下一次美丽蜕变的契机。
□本报记者 龙跃
参与互动(0) | 【编辑:贾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