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8日5只新股全部破发后,昨天挂牌的新股也几乎全军覆没,5只新股4只破发,而且4只跌幅均在10%以上。其实,截至1月17日,今年上市的16只新股中,破发的已达8只。上述数据意味着,今年挂牌的新股,大部分都破发了。
近期新股出现大面积破发现象,一方面,与当前的市场行情有关。自去年11月12日暴跌之后,股市即处于震荡下跌的态势中。货币政策的转向,CPI持续上升以及通胀压力的日益加大,导致市场人气低迷,投资者做多意愿不足。另一方面,显然与新股普遍的“三高”发行密切相关。沪市主板、深市创业板与中小板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频频刷新历史纪录的事实,早就为新股大面积破发埋下了伏笔。
在市场化发行的大背景下,新股破发本是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出现如此大面积破发,却无论如何不能再用“正常”来形容了。更何况,新股破发还出现了如此惨烈的状况。
当新股“三高”发行泛滥,破发如潮袭来时,市场不仅要重新审视前年与去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所导致的弊端与缺陷,更应该充分关注到现行机制下新股“三高”发行背后的利益链条。事实上,正是其中的利益链条,导致了新股“三高”发行成为常态,进而导致了新股破发潮的产生。
在新股发行的利益链中,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处于利益链的最顶端,询价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位居中间环节,二级市场投资者则处在利益链的最末端。因此,新股“三高”发行,获益最大的是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受伤最深的则往往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新股“三高”发行,扭曲了市场的定价功能,使市场资源浪费与错配的现象异常严重,并且还放大了整个市场的投资风险。不彻底改变这一弊病,市场将永无宁日,所谓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也只是一句空话。而要改变这一格局,必须从截断利益链条这一根本点上着手。
发行人与保荐人意图以更高的价格发行新股,除了满足相关项目的融资需求之外,毫无疑问发行人希望获得更多的超募资金,保荐人希望获取更多的保荐费用,这亦是“三高”发行的症结所在。要截断其中的利益链条,笔者以为应该在超募资金问题上“下工夫”。比如,如果新股发行时产生超募资金,监管层可规定发行人必须用超募的部分在二级市场上回购股票并实施注销。如此,当新股破发时,这部分资金对于稳定股价无形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保护了中签者的利益,也保护了发行人自身的利益。而发行人与保荐机构高价发行的冲动必然会受到抑制,并进一步能对新股发行价格产生影响。
另外,对报价入围的询价机构而言,规定配售时按照其实际报价进行配售,报高价者高价配售,报低价者低价配售,其加权均价作为网上发行价格。在将询价机构的利益与新股发行价格“挂钩”后,询价机构的报价必然更加谨慎,新股“三高”发行的局面无疑会得到缓解。(独立财经评论撰稿人 曹中铭)
参与互动(0) | 【编辑: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