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基金风光之后必受打击,这样的轮回似乎已成国内基金业的“宿命”,这一回遭殃的是中小盘基金。
进入2011年以来,曾经在去年风光无限,基金公司争先恐后发行的中小盘基金业绩惨淡。在中小盘股大幅下跌的拖累下,业绩榜中排名靠后的基金大多是中小盘基金,更有两只中小盘基金占据了后两名的位置,跌幅超过12%。
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基金业历史上年年出现。2005年,货币市场基金曾经一枝独秀,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0%,但第二年就出现流动性危机。然后是2006、2007年的股票基金,在资产管理规模突飞猛进的同时,大批基金投资者被套牢在市场高点,亏损的记忆至今难以消除。2008年下半年,债券基金借助债券牛市成为熊市中的亮点,但同样难逃“魔咒”,一些债券基金由于企业债持有比例过高,在企业债信用风险骤升和基金赎回压力下面临流动性风险。2009年,沪深300指数基金大扩容,对应的结果也是2010年全年的蓝筹低迷,投资者基本没赚到钱。
越风光的基金,越容易遭受“滑铁卢”,给投资者带来的伤害越大。这样一条离奇的规律背后,反映了目前国内基金业存在的一些制度缺陷。
首先是跟风扎堆盛行。热门基金往往意味着市场关注度高,投资者被热门基金一时的亮眼业绩吸引,容易受到诱惑去购买这类型基金。而以规模为导向的基金公司这时通常将风险抛到脑后,并没有发挥专业投资人的优势,看到其中蕴涵的风险,甚至发现了其中的风险却视而不见,反而“借势”力推这些热门基金,结果往往是热门基金规模激增,投资者却买在了市场高点。以中小盘基金为例,经过2010年一整年的上涨,很多基金经理都认为中小盘股票估值泡沫已经不可持续,但基金公司却并不停止发行中小盘基金的脚步,反而争先恐后的推销这类基金。这背后,很难说不是规模的冲动在作祟。
其次,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也是这一规律背后的关键因素。公募基金公司属于典型的双重代理结构,基金公司管理层既要对投资者负责,更要对公司股东负责。而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股东的利益往往被最大化,投资者利益退居其后。这就造成了规模之上的公司哲学,基金公司对持有人利益的保护不够。而持有人目前又缺乏可行、便利的手段来制约基金公司管理者的短视行为。这既造成了热门基金“轮回”的宿命,又使投资者积累怨气,对公募基金的信任逐渐下降。
这些制度缺陷一日不得以修补,国内基金业就不会杜绝热门基金“轮回”这样的恶果再度出现,只不过下回可能换成另一类型的基金。但投资者也不是毫无办法,每一轮热门基金潮之中,都会存在一些“冷眼旁观”的基金公司,不去跟风炒作,踏踏实实做好投资研究。投资者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心态,不要被热门基金所迷惑,更多地从长期业绩出发考察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这样,热门基金也就没了市场。□记者 余喆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