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关,公募基金发行争夺战的火药味淡了些,但是“一对多”的发行却是如火如荼。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仅国投瑞银上周就有四只不同特色的专户“一对多”产品分别在交行、工行、民生、中信银行同时发售。
2011年,在部分基金公司计划发行超过10只公募基金的同时,一些公司的业务重点却瞄向“蓝海”,将产品重心向“一对多”转移。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今年国投瑞银新发“一对多”可能超过20只,广发基金计划发行15只,招商基金也有望发行6到7只产品。对这些基金公司来说,发行同样规模的“一对多”,如果业绩好可能比公募基金更合算。
“一对多”更合算?
“一对多”产品单只规模小,管理费用相对低廉,若业绩领先,规模上实现突破,加上业绩提成部分,比发行同样规模的公募基金还要合算。
与2009年9月份专户“一对多”呱呱坠地时相比,近来市场悲观情绪加剧,波动也更为频繁,发行环境不见得更好。但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一对多”来说,这并不是坏事,更像是到了万物勃发的春天。
“我们今年会维持较为密集的发行节奏,按照市场的情况,每个月最少发行1只‘一对多’,最多预计能同时发行4只,全年新发‘一对多’可能超过20只。”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助理邓航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而获得2010年“一对多”收益冠军的广发基金市场部人士也表示,他们今年计划发行15只新产品。去年业绩领先的招商基金也有望在2011年发行6到7只“一对多”。
为何这些公司纷纷将产品策略向“一对多”倾斜?据了解,最大的原因是在于单只“一对多”产品带来的利润较公募基金更高,基金公司的思路从求规模转为求利润。
“2010年渠道放开,许多公司都定下很高的规模提升目标。但公募基金密集发行一年下来,基金总份额却没有提升,而且每只基金的发行成本都非常高,支付给渠道的费用大概在发行规模的1.2%到1.5%之间,加上赎回比例较高,全年核算下来,公司利润反而是下降的。相反,‘一对多’虽然单只账户规模小,但渠道销售费率在1%左右,且客户赎回率低,若业绩领先,规模上实现突破,加上业绩提成部分,比发行同样规模的公募基金仍然要合算。”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2009年,各个公司发展‘一对多’都是零起点。但一年多之后,公募做得好的,一对多未必能做好,而有些公司‘一对多’业绩明显领先公募。有好的团队而且业绩领先的话,未来几年‘一对多’发行数量超过公募是很正常的。”这位副总经理说。
从目前来看,震荡市的环境催生了绝对收益产品的热卖。“预计2011年是震荡市,偏股型产品销售难度很大。从新发和续约的产品看,‘一对多’、私募产品还好卖一些,去年12月份时,招商基金有一只‘一对多’,早上起售,一分钟不到就被瓜分完了。”深圳一家商业银行个金部的负责人表示。
“一对多”发行也讲究趁热打铁,选择密集发行的基金公司无一例外在2010年业绩领先,这些公司“一对多”发行密集程度,已经超越公募基金,“借势发行”的用意十分明显。如广发基金5只运行满一年的“一对多”产品2010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56%。截至2010年12月31日,经历整年运作的国投瑞银4只“一对多”,除一只偏债产品外,其他三只收益均超过10%,收益最高达16.99%。还有一些公司去年“一对多”的业绩超越公募。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已有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部门单项测算实现盈利。业内人士介绍,实现盈利的公司通常“一对多”账户规模较大,且产品多为灵活配置产品,业绩较好。
密集发行三大策略
南方、国投瑞银正在准备推出细分行业、概念的“一对多”产品,瞄准消费、医药、新兴产业等产业的“一对多”有望在今年诞生。
2011年,“一对多”为客户“度身定做”的特点将更为明显,以往单一类型产品独占市场的情况将会出现较大改变。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安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