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基金之尴尬:谁在抢食公募蛋糕

2011年02月25日 13: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年伊始,各个基金公司投研团队“春茗”循例进行,有些员工戏称“遍插茱萸少几人”。“两名基金经理去私募,还有一位即将担纲‘一对多’,刚刚拿下来社保资格,年前就圈定三个人去特定收益部。失血最多的就是公募业务了。”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大家都在谈业务分层,但新业务往往是年资最长的人去担纲。过几年,公募基金经理都是毛头小伙了,在目前规模扩张高度依赖新基金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再出现几十亿的新发规模呢?”

  近年来,私募、券商集合理财快速发展,瞄准公募基金客户资源的竞争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公募基金一枝独秀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公募:“被分层”的窘境

  相比以往的粗放型增长,基金公司近几年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业务分层”——将客户细分为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而个人客户又细分为高中低端,高端客户主要集中于专户理财部门,公募基金则定位于中低端投资者。

  “公司一直强调‘业务分层’,最初大家都比较乐观。拓展‘一对多’时,更认为是做加法,能让基金公司的触角伸到百万级别的客户去。但从目前看,分层之后,公募基金的个人大客户基本上没有,单账户的平均投资规模小了,新发基金规模相应也会变小。”深圳一家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说。大客户向来理财意愿强烈,参与度也较高,是基金公司通过银行渠道举办活动的首选客户群。但近两年,有基金公司到一些省会城市举办理财讲座,却出现因客户数不够取消专场的情况。初衷良好的业务分层,最终却从公募业务分走了理财意愿较强的客户。

  既然定位于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公募基金在拓展中遇到的第二个障碍是渗透率低,难以吸引二三线城市的富余资金。“公募基金目前严重依赖银行渠道,吸引有理财意愿的小储户,理论上全国的储蓄网点那么多,居民理财意愿也很强烈,但以我们现在的销售能力,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依赖存量客户,成功渗透到二三线城市的范例基本没有。‘送基金下乡’,谈何容易!”

  同时,今年以来市场震荡,一些收益明确的产品受到追捧,但银行运用渠道优势,令基金基本上分不到这一杯羹。目前一些三个月或半年的理财产品热销,年化收益率在3%到5%之间;另一些则是增强型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发行速度快,客户响应非常踊跃。“现在,银行网点的滚动屏上可以不停地显示预计年化收益率,对储户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而基金公司按规定是不能做此宣传的。没办法,人家有网络优势啊!”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告诉记者。

  业务分层也起了抽水机作用,首批“一对多”开闸时,基金公司普遍抽调精兵强将,某公司小小的专户团队就有三名投资经理多次获得“金牛奖”。随着专户越发越多,不仅是资深基金经理,研究员、基金助理不少也被抽调至专户。还有一些公司为获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申请时更抽调资深员工离开公募业务充实社保业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