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基金选择:兼顾估值修复与主题投资

2011年02月28日 10:4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尽管中期通胀形势依然复杂,但央行已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流动性和通胀进行了相对有效的控制。随着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开始有所减轻,后市结构性机会依然可期。投资者在基金产品的选择上可兼顾估值修复与主题投资。因为一方面,随着年报、季报的披露,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有望成为继续推动估值修复行情的催化剂;另一方面,随着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围绕新兴产业、扩大内需的政策有望继续推动相关主题投资。

  权益类基金:构建中等偏上的风险组合

  通胀水平以及政策紧缩压力仍是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尽管1月CPI涨幅低于市场平均预期,但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完全释放,异常天气对食品价格的负面因素、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背景下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都可能影响本轮通胀的持续时间和范围。近期央行已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流动性和通胀进行了相对有效的控制,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开始有所减轻,投资环境有所改善,这使得市场结构性机会依然可期。因此,在基金组合构建上,我们建议构建中等或中等偏上的风险组合。

  节后市场的反弹呈现出较明显的估值修复的特点。尽管经过前期反弹,部分行业估值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仍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另外,随着年报、季报的披露,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也有望成为继续推动估值修复行情的催化剂,所以,对煤炭、机械、家电、汽车、钢铁、建筑等行业关注较多的基金可重点配置。通过对基金去年四季报进行分析和基金投资管理能力进行筛选后,我们建议关注中邮成长、银华优选、国泰小盘、景顺增长、东吴行业、鹏华50、华夏成长、建信优选、广发内需、诺安成长、兴全有机增长等基金。

  另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围绕新兴产业、扩大内需的政策有望继续推动主题投资行情。接下来可以关注的主题包括:有望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基金包括民生成长、中邮成长、鹏华创新、中邮优选、金鹰红利等)、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有望继续获得政策扶持的低碳环保相关行业(相关基金包括银华领先、银华优选、申万消费增长、富国主题、大成行业、富国天惠、华商盛世等)、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基金包括光大中小盘、中邮优势、工银成长、富国主题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胀预期下的大农业(相关基金包括嘉实主题、南方隆元等)、可作为先导产业的新材料(东吴新创业、澳银中小盘、东吴行业、鹏华治理等)。

  一些操作风格灵活、擅长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的基金管理人在上述市场环境中具备优势,其中资产管理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型基金更具有“灵活”优势,如兴全有机增长、嘉实成长、国投景气、鹏华成长、嘉实增长、银华和谐主题、诺安配置等。

  固定收益类基金:采取中短久期的防御策略

  目前,中期通胀形势仍然复杂,加息阴影挥之不去。从资金面来看,节后资金面虽有所缓解,但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使得资金再度处于紧张状态,未来资金面仍有反复波动的可能。接下来在通胀、紧缩政策等预期下,债券市场难有明显的投资机会,震荡格局或将延续,市场机会将更多来自于宏观经济数据及政策波动带来的阶段性机会。我们对债券市场继续持谨慎态度,建议投资者采取中短久期的防御策略。近期在债券市场弱势震荡背景下,债券型基金通过对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把握为基金业绩带来有益补充,同时,因为股市反弹,前期新股破发的现象消失,新股申购型基金整体表现稳健。中长期看,债券型基金仍是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同庆A、国泰优先、汇利A、景丰A等4只固定收益特征的分级基金仍处于折价交易状态。按照2011年2月21日收盘市场价格购入、持有到期按净值结算(上述4只产品将于到期后转为开放式基金,可以进行申购赎回,即可以按照净值进行结算)计算,年收益率(单利)均在5.6%以上,加息预期下年化收益率较前期已经有所下降,但与同期限国债及存款利率相比仍具备优势。同时,从风险角度而言,上述产品母基金净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对子基金的保护垫也相当丰厚。因此,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上述基金适合作为抵御通胀的投资产品。

  封闭式基金:依据分红能力自下而上精选品种

  封闭式基金年度分红是基金折价持续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从整体看,基金分红能力已经在折价水平上有了足够的反应,但在年度分红尚未“落地”前,传统封基折价或继续低位徘徊,折价率的波动更多伴随着市场情绪(赚钱效应或由此带来的流动性提升)的变化而波动。从个体角度分析,裕隆、景宏、景福、金泰、同益等基金具备相对较强的分红能力,且在折价水平上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从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分析,科瑞、开元、鸿阳等产品也可以予以适当关注。  □国金证券 王聃聃 张剑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