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份PMI为52.2%,虽然环比继续下降,但降幅较前两个月有所放缓,并且依然在50%以上,反映经济回落幅度不会很大。具体来看,PMI进出口稳步回升、采购和库存显著回落、购进价格继续上行,显示2月份外需表现好于内需,生产成本压力高企。
经济下行趋缓 外需优于内需
2月份PMI为52.2%,连续第三个月回落,表明经济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稳的趋势仍不明朗。不过,PMI指数保持在50%以上,说明经济回落幅度不会很大;与此同时,52.2%的水平高出此前市场预期,并且2月份环比降幅较前两个月有所放缓。
从细分项来看,PMI新订单与产成品库存之差反映的“供需缺口”连续第二个月回升,并且升幅加快,显示需求加速好转。具体来看,由于2月份新订单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而新出口订单提升0.2个百分点,因此这意味着外需表现优于内需。
具体到外需,由于去年四季度欧美国家的经济开始向好,加上12月份欧美节假日较多导致消费旺盛,因此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在去年11月和12月迅速回升至53%以上,这也令该指数在消费高峰之后的今年1月份出现季节性的大幅回落。2月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所企稳,从1月份的50.70%小幅回升至50.90%,这主要缘于美欧经济的持续回升。
具体到内需,如果用“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之差”来表示内需增长情况,那么该指标从去年12月的1.90%大幅提升至今年1月份的4.20%,春节临近对消费的刺激可能是重要原因;今年2月份,该指标小幅回落至3.40%,不过依然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显示内需增长较为稳健,没有出现大幅下滑。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预计未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持续上升。
购进价格“破7” 继续施压通胀
此外,市场较为关注的2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突破70%,达到70.10%,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通胀压力依然高企。
2005年以来的历史数据显示,PMI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增速高度相关,2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上行并突破70%,很可能将拉动PPI环比增速出现反弹,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将间接助推CPI上行。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5年以来PMI购进价格指数的平均值仅为59%,70%以上的月份并不多见。除了2008年2月-7月该指数持续站上70%之外,只有在2005年3月、2007年11月、2010年4月和11月的一些单独月份超过70%。可见,2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
不过另一方面,2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仅提升0.8个百分点,相比1月份2.6个百分点的环比升幅,涨势已经得到显著控制,因此不会大幅推高2月份的生产资料价格以及通胀水平。
另外,采购量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54.5%和46.4%,分别较上月下降3.2和1.5个百分点,说明当前制造业的采购量和产成品库存都在加速下降和消化。随着天气回暖,制造业旺季即将到来,将面临较大的采购和补库存需求,届时会带动生产活动回升。而需求的回升有可能成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推手,加上国内个别区域旱情依然严重,因此短期来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记者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