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鼓动力决定斥资6亿元购买中信信托两款理财产品,而自去年9月以来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总额高达13亿元。无独有偶,中卫国脉今年以来也分两批购买了5亿元理财产品和进行1亿元的委托贷款。而自去年以来,有多达数十家公司在理财产品上不惜重金。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进行理财投资寻求比银行利息高的收益本值得赞许,但这要量力而行,要以不影响公司的投资项目和公司主营为前提。如果一味沉迷于理财产品,则在放大投资风险的同时,也会影响公司的主业发展。
近期,伴随新股不败神话破灭及通胀背景下的银行存款负利率,手握大量募集资金及现金流较为充裕的上市公司,便将目光瞄准了银行、信托及证券公司等推出的理财产品。从收益率上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大幅高于一年期企业存款3%的水平。如陕鼓动力购买的1亿元“中信·聚信汇金地产基金Ⅰ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90天,预计年化收益率5%;购买的5亿元“中信·聚信汇金稳健地产基金1号集合信托计划”理财产品,总期限两年,年化收益率预计8%-9%。中卫国脉斥资5亿元购买工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4.05%,也超过存款利息。
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为回报投资者,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以实现资本的增值,最大可能地发挥资金优势,充分利用资金效率,相对于将巨额资金趴在银行上的公司而言,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财务进步。对于盈利能力强、拥有较大现金流的公司而言,合理安排和调度资金,实现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应有之义。
不过,理财产品的投资毕竟属于财务投资,不能影响上市公司的募资项目投入,更不能影响公司的主业。刚上市的股市新贵更有购买理财产品的冲动,由于手中握有大量募集资金,许多公司更是募集资金远远高于投资项目,有些甚至超募了数倍于投资项目的资金。此外,由于募集资金是一次性到位,而项目投资是连续投入,这也会形成资金的阶段性空置。为这些资金寻求出路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的重要课题。相对于通过补充流动资金而大肆买车买房的公司而言,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形成资本增值更有利于回报股东。虽然这有悖于有关规定,但部分公司还是通过募集资金来置换先期投入的资金而进行变相理财产品投资。但值得关注的是,某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总额正好等于募集资金净额,这不得不让投资者怀疑其募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更担心原来招股说明书中所述的前景无限光明的项目能否继续实施且有资金保证。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公司已沉迷于理财产品投资,虽然公司的主业不振,但仍有数亿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如一公司近年基本处在亏损边缘,去年又亏损1600万元,但公司仍有近6亿元的资金用于理财产品,由此贡献收益2000多万元。今年公司再度将这6亿元继续投资,拟继续依靠投资收益粉饰业绩。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为使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适度,应从募资审批、资金使用流程管理及投资者监管等多方面加以规范。 (记者 牛洪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