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沪指A股两极分化,银行股集体暴动,题材股“吓得”集体下挫。
沪指开盘2918.73点,最高2937.56点,最低2900.76点,收盘2902.98点,跌10.83点,跌幅0.37%,成交1798亿元;深成指开盘12889.23点,最高12966.85点,最低12698.16点,收盘12698.16点,跌182.11点,跌幅1.41%,成交1165亿元。
盘面观察,权重蓝筹板块银行、水泥、石油、保险、汽车等板块涨幅居前,题材股板块开发区、黄金、农业、生物制药、物联网等板块走势较弱。
最大的特点是大盘一反常态,沪市远强于深市,资金似乎有回归沪市之迹象。比如,深成指挫1.4%,中小板重挫1.99%,创业板综指重挫2.11%。
这是因为沪市金融地产占据指数的主要权重,它们崛起必将强劲带动沪指。不过,“大象起舞,踏死老鼠”,银行地产大涨,却导致前期上涨的题材股纷纷抛售。有些分析人士认为,盘中权重板块的拉升,可能是掩护个股出货嫌疑,因此题材板块展开大幅调整。
本栏对这种“掩护出货”观点不认同。银行地产受到房地产调控利空影响,长期低迷,但正所谓绝处逢生,目前的银行地产价格已处历史低位,跌无可跌,它们的平均市净率低于2倍,市盈率在10倍左右,符合此前本栏提前的“周期股票用市净率逆向投资法”,像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万科A、保利地产等龙头股,周K线、月K线均已经明显地构筑出一个中长期大底形态。特别是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月K线也是“W底”慢慢显露。
房地产行业虽遇严厉调控,但是房地产股票已经提前反应,买房不如买房地产股票,这正是企业危机之时的逆向投资法则。历史上最典型案例是伊利股份(600887),2008年遇到奶粉“三聚氰铵”事件最低暴跌至6.45元,人人争相抛售,可谓“谈奶粉色变”。然而,优秀的企业在危难之际,却是投资最佳的时机,如果在2008年6元左右买入伊利股份,现在价格已是37.27元(最高曾涨至46.10元),股价上涨6倍多。
对比一下中证指数公司数据:上证50指数市净率2.19倍,沪深300指数市净率2.64倍,而深成指的市净率3.83倍, 因此深市的估值吸引力不如沪市,盲目角逐题材股风险大。 (肖年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