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前瞻趋势 基金布局“十二五” 关注行业政策变化

2011年03月07日 11:0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年之计在于春,五年谋篇看头年。

  每年的两会都会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短期、中长期走势带来深远影响。记者采访获悉,时值五年规划开局契机,消费升级、新兴产业和区域规划等均酝酿着结构性机会,而基金经理们也纷纷开始在春天里进行前瞻性布局。

  谈趋势 关注行业政策变化

  日前,温总理与网友在线聊天时透露,“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长目标减速至7%,对比“十一五”期间11.2%的GDP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

  对此,国投瑞银基金投资部总监袁野认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府会大规模实行紧缩性政策,政府正着眼长远,从过去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向重视环境、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型。‘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更多地关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只是经济增长速度。”

  “2011年正值五年规划开局契机,消费升级、新兴产业和区域规划等结构性机会,都需要我们作前瞻性的布局。”袁野告诉记者,投资机会也将围绕幸福感的提升展开:一是区域平衡发展、二是产业升级、三是大消费时代、四是节能环保。

  袁野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部分传统产业会存在低估值修复机会。“但需要认清的是,那些不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在投资中要谨慎应对。”

  著名私募、瑞天投资李鹏也告诉记者:“最关注两会期间行业政策的变化,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经济结构调整是大趋势,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对行业的作用非常明显,不管是短期的热点炒作还是长期的投资机会都会比较突出。”

  新海天投资总监杨虎表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第一年,新经济的发展步骤,具体行业的扶持以及当年政府主要的投资方向,对后期市场的热点有比较高的指导作用,属于比较被关注的内容。

  抗通胀 供给概念有机会

  在菜篮子愈来愈“沉甸甸”的当下,如何舒缓通胀预期以及改善民生福利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们最热议的论题之一。

  日前,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府已把2011年CPI的预期调控目标设为4%左右。如何化解通胀压力,也已经成为2011年以来资本市场最关注的主题之一。

  南方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监陈键认为,投资者一方面应该防范紧缩性政策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把握增加供给类政策可能带来的投资机遇。

  “因为增加供给能够使民生福利直接改善,同时对经济增长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从决策和执行角度更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认可。”陈键尤其看中农村水利建设和保障房建设所蕴含的投资机遇。

  “在2004-2010年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之后,2011年中央政府的一号文件更是瞄准具体的水利建设问题,要求“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未来10年中国将年均投入4000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比2010年的投入增长一倍。

  保障房建设方面,我国已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要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的目标,意味着年均720万套,建设量超过2010年接近一倍。“同样,保障房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都将为建材、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带来显著的拉动作用。”陈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降个税 利好消费板块

  有媒体报道称,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预测,个税起征点可望从目前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而且现行的九级税率也可能作出相应调整,减少税率档次扩大级差,从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这对提高中低阶层收入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必需消费品的增量的拉动将非常显著。

  同时,据权威媒体透露,即将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或将把提高居民消费率作为约束性指标之一写入其中,未来5年,消费率提高的目标或将定在2至3个百分点。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方针也值得期待。

  李鹏认为,民生问题是两会的热点,这包括稳定物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也蕴含丰富的机会。调整个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对商业、百货超市等消费类概念都形成利好,这些板块存在长期的投资机会。

  记者 贾肖明 高国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