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A股半年线上起死回生 下跌原因揭秘(3)

2011年03月15日 18: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失守2900主力护盘积极 纠正性行情如何展开

  受外围日经225指数继续暴跌的影响,A股今日亦是遭遇重挫。盘中多次放量跳水,并跌破20、2900点关口、30日线,并一度触及到60日线位置。从盘中热点来看,受益地震类个股比如防辐服、钢构、医药等个股表现突出,而午后风电、太阳能等替代核电类品种表现也非常不错,一度将市场人气带动,并收复30日线。不过由于两桶油、金融、地产等大象类品种继续疲软,主动性买盘并不太活跃,更多的还是部分资金的试探性建仓行为。尾盘,成交量终于明显放出,买盘开始主动,个股纷纷翻红。至收盘时,跌幅收窄。沪指收在2896.26,跌1.41%,深成指下跌1.95%,两市10只个股涨停,2只个股跌停,2成个股上涨,成交量比上一交易日继续大幅放出。

  光大银行120亿H股融资计划获得股东大会通过,预计将会很快获得银监会、证监会的批准。因此可以看出,银行业的再融资行为没有消停。虽然监管层目前指出各地地方融资平台坏账压力基本得到控制,但市场不敢懈怠。银行业今年业绩同比下滑将是必然,如能维持在25%以上的增长水平,倒不必太过担心目前的合理估值,只是板块仅拉动股指上行的力度并不强劲,反复几次之后,投资者也会对这个板块失去信心。另外,2月发电量同比增长15.8%,但从分类来看,火电增幅9.3%,水电增幅10.2%,而目前处于风口浪尖的核电增长达19.2%,在水电受季节因素、火电受成本压力、核电受安全考验的大背景下,其他能源的机会将是中长期的,太阳能发电成本过高,目前依旧是以政府补贴为主,风电将会最受到关注。

  展望后市,投资者对后市应满怀信心,任何机会都是在恐慌中诞生的。图形上看,5日线死叉10日线,短期空头占据一定优势,但60日线依旧是拐头向上,且是下方的强支撑位,而30日线目前也未完全宣告失守,预计随着恐慌盘的抛售完毕,市场将逐步趋于理性。后期更多的是修复性的收复走势,20日线将是股指的强压力位,这是多头再一次攻击3000点的关键。随着两会的闭幕,市场将再一次关注后期的宏观调控,日元的大规模释是否促进全球性通胀加剧还是因为需求暂缓而使得大宗商品价格下挫所引致CPI下滑,这还需要观察。就地产调控政策而言,一线城市房价暂时得到遏制,但租金价格和二线、三线等未公布限购令的城市房价继续上涨,因而更严厉的调控政策还将压制市场。华讯投资分析师陈晓慧认为操作上,投资者尽量保持3到4成仓位即可,做到退进自如,继续关注风电、太阳能、钢铁、电子、医药等板块。而随着西部5省十二五规划的陆续出台,赋予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也不容错过。

  大浪淘沙 主力强烈青睐两板块

  暴跌最能检验个股的成色。那些放量暴跌的股票,一般都要经历深度回调;而那些在大盘暴跌时仍能相对强势的个股,则可能在后期走出不错的行情。今日有色、煤炭、水泥等蓝筹股放量大跌,导致大盘一度大跌86个点,不过分析四大指数量能能有别样的发现。具体的说就是,沪深大盘指数放量下跌明显,而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量能与昨日基本持平,且这两指数反弹迅速。这或许意味着下一波行情将重回中小盘股。

  (广州万隆)

  突发性大跌源自两大恐慌

  满目疮痍的市容,触目惊心的画面,这就是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印象。从本质上来说,云南盈江地震和日本东北地方地震都是自然灾难,并且从地理的角度看我们更容易也应该去援助盈江的受灾人民。但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分析,很明显日本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都要远大于盈江地震,对世界能源发展以及经济走向的影响也肯定是前者更甚。比起日本城市所遭受的重大打击,日本股市自地震后的表现也同样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记得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时,当时日本股指仅仅以“微跌”报收,但随后灾难统计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恐慌气氛伴随着事态的恶化蔓延,1月23日日经指数下跌5.6%,地震后的第十天,日本股票市场市值即蒸发10%。有趣的是,虽然那时候的中国市场还远不成熟,甚至还没有涨跌停板制度,但1995年1月也处于明显的跌浪之中,不过2月初也诞生了那一年重要的底部。

  再看1999年9月21的中国台湾地区大地震,地震直接导致了台北股市暂停交易七天,直到9月27日才恢复交易,而到了9月30日为止短短几天内台股的累积跌幅就达到5.2%,内地股市方面沪指那时刚从“5.19”的兴奋中缓过劲来,短期内创造了1695点高点后回落,或有意或无意,台湾地震加速了此次下行的速度,直接导致了整个冬季的调整,沪指最后跌到了1341点,跌幅超过20%。从这些例子我们也能够看得出,部分地震灾害对受灾地区的打击很可能不光是自然层面上的,还有心理层面上的巨大影响。本次日经股市能够在限电的情况下持续开盘就已经值得为它伸出大拇指了,虽然在日本大量工厂因为地震停摆的情况下,股市的情况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惨”字——继昨天大幅下跌6.18%之后,今天日经指数再度跳空低开并且又重挫6%以上,午盘收市刚好收在了九千点点的点位上,与昨天所说的悲观预期恰好一致,只不过原本预期是在一周之内跌穿,而现在只用了两天时间。

  有人会问了,你昨天不是说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没有大的影响,反而促进了人们更加坚强,促进了信心的重聚,怎么上面又举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例子?我想从地理学角度上大家也能够理解两种地震的区别,汶川地震烈度之罕见前所未有,但归根结底它所发生的位置不是一线城市,甚至不是二线城市,对核心企业的生产运作基本没有影响(有影响的宏达股份不是也暴跌了么?)。但看看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有多小”,你就知道一次强震对它们的“创伤”了。并且我们必须注意到,本次地震最大的危机已经不在最初的地震本身,也不在其随后引发的海啸,而是在目前的核安全问题上,这也是第一段笔者强调“会对世界能源发展产生影响”的原因。可以说这是目前日本地震与之前所有大地震都不同的独特之处,而核安全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解决(最新消息是福岛核电站仍然爆炸,火灾不断,撤离范围变得更大了),根本上的恐慌因素是难以消除的。

  所以如果光是地震,市场完全可以在周一就化解这些难题,并且依照笔者所说的那样用红周一构造持续回升的气氛,为反弹打下良好基础。但现在核恐慌因素已经蔓延到了全亚太市场,早盘恒生指数大跌,韩,台,澳等重要亚太股指也齐齐大跌,对A股焉有不影响之力?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沪深股市极度超预期(至少和笔者的预期完全不同)的表现,低开低走,沪深300指数一度跌幅超过3%,不仅没有实现对昨天所说“阻力变支撑”2940点的收复,反而向下刺穿了20日均线和30日均线等多处重要支撑,日线上收出长阴,个股也呈现真正的普跌状态,空方可谓是在极端局面下实现了“一边倒”式的主导。

  这样的走势不仅是“突然”的,而且对行情的走向也带有“摧毁”性质,具体的分析我们在收评中再谈。不过如果我们一直留意近期消息面的变化的话,对于这样的突发式下跌也并非不能解释,并且这绝不是“捕风捉影”式的找原因,而是从昨天傍晚核泄漏事故日益严重开始就该感觉到危机降临了。总结来说,目前引发市场大跌的恐慌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是日本地震所带来的后续核事故危机,上面已经说过了,这是与往年地震完全不同的独特之处,所以没有可比性。众所周知核电相比于传统火电行业来说优势在于技术比太阳能,地热能等相对成熟许多,对环境污染极小,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而且几乎是零排放。因此发达国家重视核电,新兴国家也将核电视为能源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但如今日本的核泄漏事件让人惶惶不可终日,假设因此而断送了核能源的发展契机,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方案将是极其不利的消息,甚至将因此进入“发展也不是,不发展也不行”的两难局面;第二是今天央行发行的央票利率有望再度提升(如果与3个月品种实现同步上调,15日的央票利率将超越1年期定存利率3.0%,对市场加息预期必有一定引导作用),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预期陡然上升,核心企业纷纷受压(紧缩尤其对资源板块产生极大压力),甚至使得昨天的部分“地震受益板块”直接出现了一日游的状况。至于两会闭幕引起的“护盘资金撤离”导致的股市大跌论,笔者是不愿意听到并且相当排斥的,理由很简单,是不是每年的两会闭幕都会引起市场大跌?显然没这个道理,假设今天两会还在开,能够阻止A股和亚太市场同步滑落么?也许第二条恐慌因素会没有,但第一条还是存在的,所以市场根本没必要为了两会去刻意护盘,而是结结实实的被利空打了个正着。在内外均利空严峻的情况下,早盘的气氛完全向空方转变,致使大部分消息都变成了能够助涨利空的催化剂,如业绩不如预期的恒源煤电跌停了,被3.15举报含有瘦肉精的双汇发展一度接近跌停...这就对一二线蓝筹整体负面影响巨大。

  尽管中石油在11:05以后大单狂扫力挽狂澜,但正如昨天对付其做空一样,今天其做多的影响也而是比较有限的。具体来说,由于恐慌气氛没有根本得到解决,市场出现放量下跌迹象,因此对行情的短中线性质必须重新定位,下方的中长期均线能否支撑住是股指目前是否跌幅加剧的重要看点。而短线客在早盘看到低开下跌止损之后看到尾盘的翘尾估计又有抄底的欲望,对此笔者的建议是:还是等企稳再动手吧。与此同时还是要强调的是,除非所有均线被全部跌破,股指重回下降通道内部,权重股全线破位,否则中线仓位倒没必要着急抛出,相信暴风雨过后真金还是依然会闪光的。

  (图锐 上证博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