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春季攻势进入战略撤退阶段 短期市场还有期待

2011年03月22日 09: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们认为,短期看多市场的逻辑已经被削弱,春季攻势进入“撤退”阶段。由于短期市场还有期待,抄底资金仍会不断组织反击,因此可以利用此时机,从容撤退,降低仓位,转向积极防御,等待下一个进攻时机。当前形势并非2008年那样的熊市,结构性机会仍有可为。但是,与其逆势而为,不如退而结网。恰如二战中“敦刻尔克大撤退”,“战略退却……是为了保持军力待机破敌”。

  提准对流动性收缩更猛烈

  我们一直提示:继续上调准备金率是春季攻势的风险点,若如此,则政策观望期甚至改善期的条件将不再成立,而民间利率和官方利率将进一步偏离,存量财富再配置的方向逆转,市场向上动能不足,调整风险增加。当前存款准备金率已是历史新高,进一步上调,不只是对冲到期央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

  虽然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回笼资金只有约3600亿元,小于3、4月高达6870亿元、7260亿元的公开市场到期量,但是不可忽视存款准备金率高位上调,会进一步削弱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滋生产业资本“囤钱”冲动,其对货币乘数将带来持续负面影响。2010年12月底货币乘数已经降至3.92,是2001年以来的次低点,仅略高于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的水平。2月M1、M2季调环比趋势折年已经分别回落至5.6%、5.2%,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年初以来,我们一直说“加息是兔年行情胡萝卜”,潜台词是,当前高位继续猛调准备金,对流动性、对经济的紧缩力度,比加息等市场化措施更猛烈,因为在中国,行政化、数量化的手段传导的有效性更强。本轮调控总体资金成本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基准利率的提高幅度,自2010年以来1年期贷款利率仅上调75个基点,但贷款加权利率上升了94个基点,票据直贴利率上升了338个基点。

  存量财富再配置进程受阻

  准备金进一步上调,将导致“民间利率”和官方利率进一步偏离,存量财富再配置的方向将逆转。

  今年1月下旬的情况已经反映,持续倚重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调控,将滋生资金的寻租、“囤钱”和各种形式的“高利贷”行为,导致利率双轨制,民间利率畸高,最终将压制股市。特别是当前即将进入投资开工旺季,“贷款难”令产业资本“囤钱”动力更强,有可能因此减持上市公司股票,从而使得存量财富再配置的方向扭转。

  如果准备金率进一步上调,受冲击最大的将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他们也多是中小板、创业板等次新股的“大小非”股东,因此,减持的概率较大。2008年上半年以及今年1月底,我们草根调研已经发现“小非”股东为了保证主业现金流而减持股票的情况。

  我们原本预期,日本地震、核泄漏将导致政策观望期延长。但是,此次上调准备金,反映出政策导向依然以“消除通胀的货币条件”为主导,对海外短期因素并未特别考虑,这也成为政策观望期结束的信号。

  等待政策环境改善

  今年年中,中国经济面临类“滞胀”风险,我们认为,最终以经济减速解决“滞胀”问题的概率较大,不论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从“胀”的压力看,地缘政治因素、日本灾后重建,将引发国际粮价、油价上涨,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具有刚性,且年中通胀基期翘尾较高。从“滞”的压力看,考虑到压物价、压房价已经上升到较高层面,后续面对3、4月份季节性投资小高潮,上调准备金、加息等紧缩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一旦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充分释放,特别是房地产持续行政化调控和信贷偏紧,将导致地方政府财力受限,并可能引发对保障房、水利等民生工程的投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经济“滞”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轮宏观经济调控立足于“压通胀、促转型”,后续一旦通胀回落而经济“软着陆”,则政策环境改善将是大概率事件。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有波折,这是经济转型的阵痛,并非坏事。但从历史上看,投资者预期的波动,往往领先于经济的实际波动,且幅度远高于经济实际的波动幅度。后续经济调控继续加力,投资者对于“调控引发熊市重现”的担忧将加剧,而且中短期难以证伪,从而可能引发市场震荡。

  因此,趋势投资者可以等待经济增速回落、货币政策改善之时介入;而价值投资者可以保持仓位,等待产业资本受困于现金流而减持成长股之时,在更合理甚至是低估的价位买到未来的大牛股。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团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