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误食“瘦肉精”基金忙消毒 基民是否赎回避险?

2011年03月28日 11:0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基民是否赎回避险?专家称不必“因噎废食”

  双汇发展,无疑是A股市场上让基金公司又恨又爱的一家公司。

  去年,基金集体阻击推翻了双汇集团一项有损上市公司利益的重组,2011年,“瘦肉精”事件,又把国内第一肉类品牌双汇推向风暴中心,双汇发展股票3月15日当天跌停,市值蒸发52亿元,随后宣布停牌至今。为吃了“瘦肉精”烦恼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56只持有双汇股票的基金,其中多只基金将其作为第一大重仓股。

  为了应对潜在的赎回压力,大多基金下调了双汇的估值。上周,重仓双汇的兴业全球基金宣布以7000万元自购旗下两只重仓双汇发展的基金,希望以实际行动向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

  基金很“受伤”

  瘦肉精事件让双汇发展在3月15日午后即跌停。相应地,重仓双汇发展的基金普遍承压。双汇发展市值占基金资产比例较高的基金,受伤最重。据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兴全全球视野持有双汇市值63234万元,占基金资产比例9.75%,当日净值下跌2.36%。国泰金鼎价值精选和国泰区位优势的持股占基金资产比例也达到8.52%和8.34%,净值下跌分别达到1.85%和1.81%。3月16日,双汇发展宣布停牌,待相关事实核实清楚之后再复牌。

  与此同时,多家研究机构以及部分银行建议基民赎回重仓双汇发展的基金,以回避双汇发展复牌后的风险。例如,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吴先兴在3月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就指出:“比照伊利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当时伊利股份下跌近50%,因此如果事态严重,可以预期双汇发展复牌后股价将可能遭遇较大的跌幅,对于重仓的基金净值将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还有基金分析师指出,在双汇停牌期间,如果基金被大量赎回,基金公司只能卖出其他的股票,会造成双汇所占比例的被动提高,同时重仓基金如果被动持有双汇发展市值超过净值的10%,一旦双汇发展复牌,就得大幅抛售股票,引发股价的进一步暴跌。

  多渠道“自救”

  2008年云天化在熊市期间长期停牌复牌后,股价从60元飞落到20元后,此后基金对于长期停牌的股票估值办法有所调整,基金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停牌股票重新估值,以避免基金净值波动过大,以及引发的大幅赎回风险。

  “双汇门”之后,基金公司陆续发布估值调整公告。大多数基金宣布,按照70.15元的价格对双汇发展进行估值。这一价格比双汇发展3月15日收盘价77.94元下跌了10%,相当于预留了1个跌停板。而华安基金则在3月23日宣布,按照63.14元的价格进行估值,这意味着,华安为双汇发展预留了2个跌停板。

  更进一步的是,兴业全球基金日前发布公告,自3月28日起,通过代销机构分别申购旗下兴全全球视野基金5000万元和兴全沪深300基金2000万。此次自购是继“3·15双汇事件”以来,基金行业首家通过实际行动向市场释放出的积极应对信号。

  据兴业全球基金相关人士透露,由于出现瘦肉精问题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属于正在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兴业全球基金已派人前往双汇沟通,希望以股东身份,推动上市公司对这一工厂的资产价值重新评估,尽可能为已经受到损害的中小投资者争取利益。

  恐慌性赎回不可取

  尽管基金开始了积极自救,但是基民关注的是,如果双汇复牌股价跌幅超过10%,那是否现在还是应该赎回?

  对此,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江赛春做了一个计算,“假定双汇发展复牌后,跌幅达到50%,那么按照10%仓位上限基金净值潜在损失就在5%左右。如果赎回更换其他基金,交易费用在2%左右,反向套利能避免的损失也就在3%上下;极端情况下,如果重仓10%双汇发展的基金净赎回比例达20%,双汇复牌后跌至35元,那么反向套利潜在收益为6.25%,扣除交易费用,能避免的损失约为4%”。

  不可比的是,伊利和云天化复牌都是在大熊市期间,而双汇复牌后跌幅达到50%的几率极小。按照江赛春测算,如果双汇发展复牌后相比估值价格继续下跌30%,那么扣除交易费用后的实际效益不过在1%~2%之间,如果基金重仓持有双汇发展的比例只在5%左右,那么潜在套利收益不过0.5%~1%。

  他认为,双汇事件对基金净值的潜在影响远没有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大,投资者没有必要因为双汇事件而恐慌性赎回基金。也有机构称,中国猪肉消费比较刚性,中国老百姓对肉类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行业的集中程度还很低,作为行业龙头,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果双汇能因此吸取教训、积极应对,未来的前途并不悲观。

  记者 贾肖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