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年震荡市的证券公司2010年业绩惨淡,多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比上年下滑。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总数据表现难看,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不少上市券商业绩苦中带甜:经纪业务收入“跳水”背景下,投行及资管业务收入快速崛起,行业转型正在进行时。
业绩惨淡
常常被视作“暴利行业”的券商行业2010年业绩表现差强人意。截至3月28日,已有9家上市券商披露业绩快报,4家券商公布年报,除去宏源证券及西南证券两家分别公布了快报和年报外,共计11家券商公布了2010年业绩数据。其中,七家券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九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
已发布业绩的券商中,表现最好的依然是行业龙头中信证券,2010年,公司实现营收272.3亿元,同比增24.6%;净利润109.4亿元,同比增21.8%;期末净资产705.4亿元,较期初增加14.5%,每股收益1.1元。最为惨淡的是太平洋证券,经初步核算,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降49.73%;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下降19.21%;每股收益0.136元,同比下降49.63%。
券商业绩黯淡的主要原因在于2010年A股市场表现总体低迷。对于依然靠“天”吃饭的券商行业而言,短期内经纪业务仍是左右券商收入最重要的砝码。除太平洋证券外,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山西证券等券商均在报告中将市场行情走软和佣金下滑作为经纪业务收入锐减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靠“天”吃饭的趋势今年依然延续。从上市券商披露的1、2月份业绩来看,1月份由于交投清淡,15家上市券商业绩环比均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净利润表现较好的海通证券1月份净利润2.534亿元,环比仍下降了8.12%。但今年2月,行情一路上扬,上市券商净利润、营业收入和净资产规模分别为20.27亿元、44.60亿元和2654.25亿元,较1月分别增长34.14%、72.51%和1.81%。
苦中有乐
尽管券商业绩并不亮眼,但值得关注的是券商行业正在悄然转型,部分走在行业前列的券商2010年业绩构成发生了较大转变。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趋势仍将继续。
目前,券商业绩中绝大部分来自经纪业务,多数券商该项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0%—80%,投行、自营、资管等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占比多数不足一成。
但从2010年起,随着佣金大幅度下滑及未出现大趋势性行情,经纪业务表现疲弱,全面拖累券商业绩;同时,IPO步伐快速推进,以及中小板、创业板的扩张为部分中小券商提供投行业绩,投行业绩贡献异军突起。
已公布年报的券商中,国元证券、西南证券及兴业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均出现负增长,同比分别下滑16.34%、6.46%和22.82%。但投行业绩贡献均大幅度攀升,同比分别增长77.74%、90.46%和263.94%;此外,国元证券自营业绩增长112.11%,兴业证券资管业务增长93.59%。从全行业来看,全年券商实现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72.32亿元,同比增长80%;投行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总额达14.3%,比2009年增长6.9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行业收入结构优化明显。
一直以来,券商行业一直在呼唤转型,以图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但得益于牌照稀缺及营业部开设的限制,券商依赖经纪业务可以轻松获得高额收益,故而转型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但进入2010年,行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监管层放松营业部开设限制,市场竞争加剧,佣金率大幅度跳水近30%,交投清淡的月份,不少营业部面临亏损。抱守经纪业务存活的局面眼看难以持续,不少券商面对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如广发证券在业绩快报中明确表示,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公司积极加大业务投入,促进业务转型,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优化利润结构来源。
大环境将促使行业这一转型趋势持续。宏源证券分析师黄立军认为,2011年,由于政策优惠公司债债券承销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券商投行业务相对2010年大幅下降的风险很小。此外,并购业务将会成为券商投行新的增长点。近期政策面对企业并购重组给予支持,同时,对于股权持有方的各个地方而言,土地财政的终结将迫使其必须找到弥补资金缺口的渠道,而地方国资的证券化将是一举数得的选择。“随着经济转型及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推动,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券商并购顾问业务将获得强力支撑,从而成为投行业务新的增长点”。
而券商集合理财业务有望成为下一个券商业绩贡献增长点。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年底,证监会发布《关于调整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拟将券商集合理财申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让券商对集合理财业务充满期待。
利好频出
年报业绩差强人意,但诸多分析师并未看淡板块投资机会,券商行业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迎来密集业绩利好。
除上文提及的券商资管理财产品有望改为备案制所带来的利好外,融资融券业务在试点将近一年的时间后,近期有望从试点升级为常规业务,有资格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数量将从目前的25只大扩容。此外,监管层谋划多时的标的证券扩容亦在“走程序”的过程之中,有业界人士预计,未来一两个月内,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数量有望从目前的90只逐步有序扩大,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标的证券将分别扩大至180只、100只股票。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的贡献将有效扩大。
此外,来自监管层的多个表述认为,“新三板”扩容相关制度安排已基本到位,尚待正式开闸。“新三板”的扩容必将吸引更多挂牌公司,并将引入做市商制度,放宽个人投资者进入,这有望触发交易量的增长,成为券商未来收入来源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参照海外市场经验,美国市场上,股权做市商交易占证券机构总收入比率7%左右,2009年达到11.7%,占整个做市商交易收入的58.6%。本报记者 蔡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