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盐的闹剧平息未几,由“赣州稀土借壳”引发的稀土热便席卷A股市场,两事件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传言惹的祸”,不同之处则在于盐化概念股仅上演沧浪一日游,而“被借壳”股却展开“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接力赛。
从3月初开始,包括昌九生化、西南药业、赣能股份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先后被传出将卖壳予赣州稀土。在稀土大热的背景下,一旦装入这个来自“稀土王国”的superstar,上市公司的漫漫资本路无疑将切换至高速上涨的频道。正是在这一预期的簇拥下,但凡哪个上市公司被卷入传言漩涡,无论其准确性几何,必将成为资本哄抢的头号阵地,股价扶摇直上也是水到渠成。尽管先后有涉猎其中的上市公司发文澄清借壳之说,但这并未能阻挡传言的转移与扩散。据统计,先后至少已有16家上市公司“被借壳”。
简单统计后便不难发现,始作俑者在选择“被借壳”上市公司时并非漫无目的,而是专门选择质地较差或原本就存在卖壳预期的上市公司。以同属太极集团下的西南药业和桐君阁为例,市场上一直流传着集团为消除同业竞争,欲在整合后出售一家壳资源的消息,但由于谁走谁留尚不确定,谣言制造者干脆将两公司悉数收纳,先后以“被借壳”之名进行炒作;而昌九生化质地之差已是有目共睹,加之同为江西资源,近水楼台也就使得传言更加可信。
传言一时兴起固然成为股价扶摇直上的催化剂,但市场经验无数次警告炒作者,传言破败之时亦是股价一泻千里之日,无数套牢、割肉者皆为此类。但此次却有所不同,相关公司的澄清并未能成为股价泄洪的把手。以赣能股份为例,其在上周六否认了三个月内的重组可能性,但其股价却丝毫未受折损,本周已收两根大阳线。
“炒作”二字固然恼人,但窃认为,究其因果,一方面是“三个月”在作怪,擅长玩弄时间游戏的投资者并不排斥以“三个月之后呢?”作为继续炒作的由头;另一方面,“被借壳”标的不时变换,唯一不变的就是赣州稀土。传言止于智者,故事中最有资格扮演智者角色的无疑是赣州稀土。作为事件主角,赣州稀土一直以缄默回应市场越滚越大的雪球。直至昨天,赣州稀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才首度回应此次风波,但仍以“鉴于并非上市公司,无义务披露相关信息”为由将谣言挡至门外。尽管其所言并无明显瑕疵,但作为一家公开运营并屡屡“被上市”的公司,当其成为舆论箭靶并影响公众利益时,应有责任向公众阐明真相。俗称“一女不能嫁二夫”,赣州稀土的嫁衣到底由谁来披,只有它自己最清楚。
就上面第一方面而言,要求监管层改变“三个月”的披露期限自然不可能,但如同证监会可紧急调查云南盐化“一日游”一样,运用监管之力压制借壳谣言的急剧散播不失为一条正道。根据昌九生化、西南药业、城城股份等先后披露的龙虎榜单,参与炒作的资金多来自江浙一带,且有不少营业部资金呈现“今日事,明日毕”的短线炒作路径。相关资金若是笃定借壳本身,其获取收益的方式想必不是短线操作;而其“一日游”背后看准的就是借机谣言四起斩获渔翁之利。若此类操作仅此一笔,监管机构放任其肆行尚情有可原;但同一个故事屡听不厌,炒作情绪日渐浓重以至于扰乱了视听,监管机构再坐视不理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苗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