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郭田勇:加息和严防热钱流入不矛盾

2011年04月22日 14:0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加息刺激热钱流入,但输入型通胀并不会加剧,预计年内央行还会加息

  ●谈加息:之前投放的货币量较多,央行使用加息回收一些泛滥的流动性,对冲掉此前的增长量是非常自然的

  ●谈通胀:央行频繁使用加息,以防止输入型通胀与需求拉动型通胀相互交织,最终形成恶性通胀

  ●谈股市:在整体货币供给趋紧的状况下,整个经济面并不支持大牛市的诞生,但会出现一些结构性行情

  2011年4月6日,央行年内第二次上调利率,半月不到,17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率在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中非常少见。统计局在解读3月CPI创新高时提到了输入性通胀,而上调利率一方面能够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会刺激国际热钱流入国内,从事套利活动……到底央行加息意在何处,本期深度财经将请著名经济学家郭田勇为你解读。

  目标

  频频加息意在控通胀

  2010年10月20日,央行宣布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开启了三年来的首次加息。在这之后,不到半年,央行四调利率,目前国内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已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则达到6.31%。空前密集的加息动作,在郭田勇看来是央行顺势而为的举措。

  “金融危机之后的两三年内,央行一直奉行的是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但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经济的状况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郭田勇指出,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月度CPI不断飙升,屡次刷新纪录,3月的CPI更是出现了32个月以来的最高值5.4%,这意味着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经济中的主要矛盾。

  “鉴于之前投放的货币量较多,央行使用加息这种数量型货币工具,回收一些泛滥的流动性,对冲掉此前的增长量是非常自然的。这也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重心已经转向稳健了。”郭田勇认为,央行频频加息意在遏制通胀。

  管理流动性消除通胀中的货币因素

  从去年底到现在,关于国内通胀最常出现的字眼便是“输入型通胀”,即国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至国内造成物价上涨。海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一季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略减0.7%,进口均价同比却上涨了25.7%,铁矿砂进口同比增加14.4%,进口均价同比却大涨了59.5%。

  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息属于较为严厉的货币调控工具,主要应用于信贷等货币投放过多造成的需求拉动型通胀,是央行下错了“药”吗?

  “尽管本轮通胀更接近输入型通胀,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下错了药。”郭田勇认为,在金融危机之后出台的各种刺激政策,使得本轮通胀中同样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而央行频繁使用加息等“猛药”的目的主要在于有效管理流动性,以防止输入型通胀与需求拉动型通胀相互交织,最终形成恶性通胀。

  “实际上,温总理在前不久提出的要‘消除通货膨胀中的货币因素’,正是指消除流动性泛滥带来的通胀问题。”郭田勇说。

  预测

  5-6月还会加息存准率仍有空间

  半年内,央行已经四次上调利率,国内利率无疑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但在如此密集地收紧流动性之后,2011年3月份的CPI数据仍然高达5.4%,创下新高。因此郭田勇认为,尽管加息属于比较严厉的调控手段,但年内央行应当还会有加息。

  “在目前通胀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首要问题背景下,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基调应该还会延续,未来的调控方向也会有调节流动性以稳定物价。而在调控工具的选择上,加息手段也仍会继续被使用。我个人是预计5月到6月间应当还会加息。不过具体幅度还要取决于整个二季度的物价水平等数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