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人民币“领跑”会否激发A股“红五月”

2011年05月03日 09: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汇率领跑遭遇货币紧缩

  人民币升值难成A股牛市温床 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升值固然能够在短期弥补流动性缺口,但受制于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不断加码的房地产调控,2006-2007年的升值牛市或难重现,未来A股运行仍取决于经济环境以及调控政策的走向。

  本币升值并非牛市温床

  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汇率连破6.55、6.54、6.53、6.52、6.51五大整数关口,升值步伐明显加快。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重要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

  除了出口过快增长引发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等因素外,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关键推动力在于国内高企不下的通胀压力。日前,央行首次提出以增强汇率弹性来应对通胀,升值的舆论环境已经形成。

  人民币汇率的加速快跑以及日益强烈的升值预期,引发了不少关于A股未来走势的猜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2006-2007年人民币与A股共舞的情景。2005年7月我国实施汇改后,人民币开始持续升值;而2006-2007年,A股市场演绎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

  不过,人民币与A股走势也并非在任何时候都高度相关。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再度进入升值通道;不过股市却从11月中旬开始震荡下跌。2011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上证综指却只有3.68%的涨幅;特别是4月19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而A股却加速下挫,累积跌幅达到4.77%。

  分析人士指出,2006-2007年的牛市行情确实与人民币升值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带动本币资产估值大幅上升,特别是金融和地产成为最受益的板块;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国际热钱流入,A股自然“水涨船高”。不过,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于当时中国宏观经济向好对股市的支撑。相比之下,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经济增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即使人民币前方“领跑”,A股也难有底气大步前行。

  升值利好遭遇紧缩对冲

  A股走势受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业绩、流动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在以控通胀为主导的升值背景下,A股未来面临的环境可能更趋复杂。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重估将遭遇房地产调控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对冲。2005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并布局于人民币资产,房地产和银行大幅受益,资本市场与房地产价格快速飙升。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房地产调控效果与中央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不排除政府将继续出台新一轮调控措施的可能;同时,中国经济当前已从复苏期进入转型期,经济增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另外,紧缩货币政策仍在持续,对流动性的收紧作用将不断显现。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以及日益显现的紧缩效应,必将对冲掉人民币升值引发的资产增值预期。在此背景下,A股2006-2007年那波轰轰烈烈的“价值重估”或难再现。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固然有助于吸引热钱流入,但是热钱受海外资本市场及风险偏好的影响更大。中金公司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09年初,尽管人民币升值,但是由于外围股市低迷、美元出现反弹,境内热钱持续净流出;而2009年初至2010年4月,尽管人民币并未升值,却呈现热钱净流入。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将在今年6月30日结束,并且没有暗示将启动新一轮的定量宽松政策。如果届时美元恢复强势,那么热钱很可能流回美国市场,对A股造成“抽血”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升值无疑会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由于A股中小板与创业板企业依靠出口获得收入的比重更大,因此在人民币加快升值并且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汇兑风险。近期不少中小企业一季报出现“变脸”,并由此引发创业板的破位下跌,未来紧缩政策与人民币升值对中小企业的叠加冲击值得高度关注。

  总的来看,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升温有助于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延缓市场估值见顶、抑制输入型通胀,但不具备改变市场方向的能力。A股未来走势仍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货币和房地产调控政策何时出现松动。如果经济大幅下滑、紧缩政策加码,那么即使升值令流动性缺口暂时得以弥补,市场也将进入高风险区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