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随着大盘在4月下旬的节节退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长神话一个个破碎。一边是曾经的创业板第一高价股“海普瑞”5天跌去30%;另一半,新上市的庞大集团首日跌幅就达到23%,创下A股实行网上申购以来上市首日的最大跌幅。创业板公司纷纷现出原形的同时,背后的承销机构和研究机构受到投资者的更多关注。
庞大集团上市首日就跌出记录,主承销商瑞银证券怎么还能坐收超过2亿元的承销收入?一季度明星公司业绩纷纷变脸,券商机构的调研报告为何仍旧一片大好?今日《观点》栏目中央台记者柴华对话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解析创业板暴跌背后的机构之殇:
记者:应该说股市下跌的时候,成为看清很多行业弊病的最佳时机。庞大集团首日上市跌幅就达到了创纪录的23.16%,但它的主承销商瑞银证券还是收获了2.28亿元的承销收入。是承销商运气太好了,还是我们的制度一直有问题?
水皮:新股发行的制度弊端我们已经说过很多回了,承销商当然是希望定价定的越高越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因为它自己利益在里面,所以它不可能客观的,一定是接近包装的本色。所谓询价机构,就是包括基金和其他的,它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找几个人做托儿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基金跟券商都有分销和分包的关系。所以现在新股发行制度,其实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是你知道资本市场是没有君子的,都是小人。所以这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所谓市场化的模式,必然导致报价比较高的现象。
记者:不仅仅是新股暴露出机构的问题,绿大地董事长出事后,公司的经营危机显现出来,但却几乎看不到之前写他的券商发布相应报告,下调上市公司评级。而我们平时也很少见到建议卖出的调研报告,是什么原因促使券商机构们总是习惯上报喜不报忧呢?
水皮:这就跟它的利益相关,有的券商是承销商,有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如果是做一个卖出评级的话就是砸人家饭碗,所以你就看很少有券商做出卖出的评级。实在不行了,没有办法了,比如庞大的业绩出现变脸,实在没有办法;或者像海普瑞这种变脸变得太离谱了,券商才会调整评价等级,而且调低也是因为它前面做出买入这种评级,是不得已而为之做一个调整,正常情况下他们基本上是一边倒的。
记者:那么有没有可能采用一种机制来制约机构的这种行为?国外市场也是这样吗?
水皮:这个游戏本身利益关系决定的,因为它就是靠这个关系吃饭的,靠它自觉是不可能的。就需要靠外部力量监督和制衡,靠我们这些媒体盯住他们,让他们有所顾虑。再加上监管部门查处到位,才能对他们形成制衡。但是要杜绝不可能,因为这是游戏本质决定的,它就是靠这个吃饭的,要它杜绝这种包装、操纵等于让它关门破产是一个概念。关键还在查处的力度上面,我们不是没有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间,自由裁量权太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