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企业上市前都已发展多年,高成长的特征并不十分明显
大同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晓辉认为,创业板开立之初,为了创业板能长期稳健发展,我国采取了“高门槛”的做法,即创业板企业的上市条件与中小板相差无几,这一方面保证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质量,但另一方面看,由于上市业绩的高门槛限制,我国的创业板企业都已发展多年,高成长的特征并不十分明显。而创业板的本质却是吸纳那些具备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短期的盈利可能并非很乐观,但成长性却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未来创业板还是要逐步回归本质,真正为那些需要资金的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服务。
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的“变脸”,胡晓辉认为,不能排除有“包装上市”之嫌,但更多还是与宏观环境相关。在宏观调控期,创业板企业由于规模限制,且大多是某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也相对单一,一旦产品受到调控影响,业绩下滑也就比较迅速。同时通货膨胀的因素也不容忽视,通胀环境下,由于中小企业价格转移能力相对较弱,成本压力要大于主板企业,因此业绩也会受到一定冲击。
“业绩下滑是把双刃剑”,胡晓辉分析,如果确为市场因素导致,创业板企业由于规模小,业绩弹性相对较大,一旦行业复苏,将会迎来业绩的迅速恢复,从而引起股价反弹。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认为,对于创业板公司尤其是财务披露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此外,要引进“优胜劣汰”的机制,制定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将一些确实具备高成长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上创业板,真正实现创业板资源的优化配置。(京华时报记者 王浩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