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海外高管加盟中国基金业或成趋势 高增长引关注

2011年05月18日 13: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尽管近几年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并不那么顺畅,但这个立足于高增长市场的行业仍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由于看到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蕴藏的潜力,一些国际顶级人才开始现身中国基金业。

  “正处于发展早期的中国基金业有着巨大的机会,这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的增长,也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向海外的拓展等方面。”琳熙·莱特于去年10月就任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嘉实国际副董事长,同时负责嘉实另类投资及战略发展业务。

  在此之前,琳熙·莱特是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并任该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部全球主管。她在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和德意志银行的任职时间长达24年。

  “在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社保基金和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会给基金业带来巨大的机遇。”琳熙·莱特认为,老龄化社会需要更为系统的养老制度,与大部分银行和保险机构相比,基金公司运作更为透明,投资回报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当前,中国企业年金覆盖率仍然较低。这位资深资产管理人士认为,随着企业年金规模的增长,市场将需要更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和更多的创新产品。“未来,基金业可能会成为中国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主要管理者之一。”

  中国基金业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快速增长期,基金也成为中国投资者一个主要的投资工具。但近几年来,受到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中国基金规模与2007年的高峰时期相比有所滑落。对于中国基金业面临的挑战,林赛·莱特也有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人才短缺是中国基金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基金经理跳槽有着众多原因,有的是因为业绩不好,有的仅仅是换工作,因为中国市场新基金频频成立,基金经理短缺严重。而很多有经验的基金经理更愿意到私募基金工作以获得更高回报,并远离排名压力。

  “销售渠道欠缺,银行主导的销售模式也是基金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琳熙·莱特说。据了解,在国内,80%-90%的基金是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通常是几大国有银行控制了整个行业的销售,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基金产品。“这使得基金公司一方缺少谈判能力,挤压了利润空间,这种情况随着越来越多新产品的发行而日渐恶化。”

  此外,虽然基金业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快速增长,但它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行业,要面临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琳熙·莱特认为,与其他更为成熟的金融业,如银行、保险、信托等行业相比,基金话语权有限,而且基金业在产品和业务创新以及海外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

  当前,中国基金业的海外拓展之路刚刚起步。“QDII提供了重要的产品机遇,是中国基金公司建设海外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琳熙·莱特说。她认为,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QDII走出国门之初遭遇了一些挫折,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随着投资者的成熟和分散风险意识的加强,QDII将成为行业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实际上,嘉实基金引进琳熙·莱特也是中国基金业迈向国际化的一个体现。近年来,中国基金行业通过QDII、在海外设立分公司以及与境外机构的合作等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

  但是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如何提高在海外市场的投资能力和研究能力,扩大产品范畴,拓展销售渠道,提高服务质量等都是需要中国基金业下大力气的工作。”琳熙·莱特说。她认为,随着中国基金业走出国门步伐的加大,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端人才加盟。

  对于基金公司聘请外籍高管的利弊,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认为,这有助于基金公司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基金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也有助于基金公司了解国际资本市场和熟悉国外投资的游戏规则,从而提高QDII产品的管理能力。

  不过,阎红也指出,从近年来基金公司聘请外籍高管和基金经理的情况看,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这些外籍管理人员在国外行之有效的投资管理模式未必能在国内证券市场取得好的投资成绩。 (记者赵晓辉、陶俊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