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的推出“越来越近”了,在其开设已成大势所趋的情况之下,我们有必要对其开设理由进行分析,以端正其目的,尤其是在很多论者将国际板推出会分流大量资金看作近日股市大跌的元凶之一的时候。这样,我们才能充分预估国际板可能出现的情况,让市场管理者、投资者都对其有准确的认知。
其一,建立国际板是为了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等地的交易所均有全球各地的企业上市挂牌,这是由其背后的所在国货币成为全球通用货币为先决条件的。而我国的人民币至今还未成为全球通用货币,在境外尚不能自由兑换,境外企业进入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市场,除了像我们在A股市场上已经见到的国内企业那样大肆圈钱以外,似乎难有其他实际意义,所谓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只是徒具形式。
其二,让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使国内企业更加规范。这是先天地把外资企业当作规范运作的导师来膜拜了,而一场源自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早已证明这种说法很不靠谱。其实,一个企业,不管其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会对资本市场的融资捷径产生冲动,一旦市场监管失控,这种冲动就会迅速放大,大肆掠夺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整体利益。在中国资本市场机制一仍其旧的情况下,那些在本土市场受着各种约束的外资企业,进入我们这个充满利益交换的市场,更可能的是主动或者被动地参与其中,而难以带来新的气象。
其三,建立国际板,有利于在中国市场培植圈住热钱的“池子”,以减少泛滥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大原因,确实是过多的流动性,但这种说法难以自圆其说。按照目前有关部门所说,进入国际板的跨国公司应该是优质企业,而优质企业的一个最重要标志,就是能给投资者提供丰厚的投资回报,当这个目标成为现实,投资者用投下去的热钱生出更多的热钱,热钱岂不更加泛滥?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展之中,但中国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有个明显的区别:它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与市场的承受力不完全匹配,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当然,市场管理部门不可能保证投资者的盈利,但是至少应该考虑到这个现实问题。偏偏在这方面,已有的沪深两地市场,包括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都还存在很大缺失。
因此,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弥补市场的制度性缺失,推进市场化建设。如果目前的制度化缺失丝毫没有改变,即使国际板设立了,上述那些目标也未必就能成为现实。 周俊生,财经评论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