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资金寻出路
政策猛药之下,“不差钱”的创业板公司开始绞尽脑汁为手上去向尚不明的大笔资金寻找出路。
手握大笔资金,投资项目不过是个传说,激进扩张不失为一种选择。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爱尔眼科。2010年,爱尔眼科“收购新建”双管齐下,兼并收购了包括北京英智、郴州光明、天津麦格等6家眼科医院的股权,还通过自建或增资扩股分别在昆明、长春、菏泽、南京等城市投资设立了连锁医院。一位分析人士称,规模急速扩张的同时,风险也蕴含其中。
买楼则代表创业板的另一类超募资金流出类型。梅泰诺把超募资金中的2324.508万元用来买办公楼———北京海淀区的旷怡大厦8层,建筑面积1131.6平方米。大禹节水利用超募资金中的1000万元购置办公设备、运输车辆、交通工具,其中,既有运输货车,也有交通车辆。
还有的创业板公司直接选择了分红。2009年,创业板各个公司首份年报发布时,慷慨分红就已经成了其突出亮点。信立泰10转10派10元、神州泰岳10转15派3元,中元华电10转10派5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超募资金,最无效率的处理方式之一就是分红。因为从理论上讲,就是投资项目收益不足以覆盖投资存款利息,只好把钱发了。而为投资者找到适合的项目原本是上市公司应有的责任。
“真正高增长的企业不会这样做。美国资本市场成长起来的微软,20多年没有分红,谷歌也是。因为他们十分需要这笔钱。投资者是从他们的业绩成长中获利,而不是直接分红。”上述分析人士称。
记者 张慧 刘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