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上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是被‘绑架’上市的”,这次被列入黑名单不愿透露身份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们是稀里糊涂被中介拉到美国上市的。
据这位人士介绍,当时当地领导叫他去参加一个有国外投资商参加的宴会,这个所谓的外商就是国外上市的中间商。
“这次宴会的主要议题就是让企业到美国上市,我当时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或者是翻译错了。我们连在国内上市都够不着,还能到美国上市?”企业这位人士回忆说。他通过翻译确认,外商确实要包装他们企业到美国上市。条件是给外商50万美金,上市后再给外商20%的股份。手续外商全程包办,他们只是按要求提供资料就行。
按照外商安排,先让这家企业反向收购买壳上OTCBB,然后再转板纽交所或纳斯达克。
“要是转不到纽交所或纳斯达克呢?” 该企业负责人当时提出疑问。
对方明确告诉他,只要按他们的要求做,转到主板是没问题的,并介绍了一些借道场外市场OTCBB后转板进入指数的成功案例。
“但我总觉得不踏实,美国上市门槛应该比国内高才对,我们在国内上市都够不着,还能在美国上市?迟疑归迟疑,但又想,有众多领导在场牵线搭桥,应该没错,再说也不好驳领导的面子。”这家企业负责人说,“要不是通过领导,而是他们直接找我,我肯定理都不会理他们的,我从来就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从银行贷了款并收购了其他四家公司,经营业绩也呈几何数上升,两年前果真实现了在纳斯达克的转板。
记者问道:“你们从上市开始到现在,是否存在主动财务造假,或者是中间商让你们造假?”
这位人士的回答是,“企业嘛!谁不想多融点资啊!”对于记者的提问没有正面回答。
中国商报记者接下来对“中美风险投资集团”一位员工的采访印证了这家企业的说法。在把中国企业拉到海外借壳上市的诸多中介里,这家中美风投小有名气,一年可做数单。关键词将搜索者带向一家像模像样的英文官方网站。根据网站介绍,其总部设在洛杉矶,却无联络方式;2005年进入中国,在上海陆家嘴的花旗集团大厦和纽约曼哈顿中城拥有办公室,不过两个办公电话均已无人应答。
“迫 于美国证监会的调查压力,公司已于两个月前关门解散。”曾供职于该公司的一位中国员工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虽然调查并非直接指向该公司,但由于交易所酝酿提高转板标准,该公司的业务做不下去了。
中国商报记者在这家公司网站看到,该公司称自己提供IPO、反向并购和兼并收购等服务,但“主要业务就是帮助中国公司到海外反向收购。”中美风投的员工告诉记者。“美国借壳上市壳资源成本比较低,我们把它叫做‘自下往上’。”
他对记者详述了一套典型的操作流程:通过地方政府推荐物色上市企业;花少量钱到场外市场OTCBB买壳,反向收购上市,然后在国内并购同行,拉高业绩,做大上市公司。美国证监部门对OTCBB转板上市监管不是太严,因此,通过OTCBB买壳转板上市比直接IPO容易得多,这是美国监管的一个漏洞。
“OTCBB没法再融资,做市商只能维护市值,不让股价掉下来,5美元别跌到5美分,同时还可能吸引其他机构进来。公司要支付市值维护费,也就是找美国券商作对敲的交易成本,一般是两三个点。价格拉升,年报反映好,每股收益率提高,接下来就可以申请到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转板了。” 中美风投的员工说。
中美风投还常在反向收购的同时找战略投资者。“融的钱和上市成本差不多,成本两三百万美元,融的钱只有四五百万美元,顶多1000万美元。转到主板就可以增发。”
中美风投则常对企业以抵消财务顾问费或中介费的名义进行无成本入股,入股比例可以达到30%,这是主要利润来源。
一旦转板成功,再做一次兼并和业绩提升,股价冲高之日,就是先期入股的“战投”出逃之时。“机构拉抬后的几个跌停板,往往是他们在逃跑。不花一分钱拿到的股权,逃掉以后就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利润。” 中美风投的员工说。
“但转板成功的案例其实并不多,顶多20%的企业能够做到。” 中美风投的员工告诉记者。但他们告诉企业,借壳上市成本很低,速度很快,也不向企业提及在OTCBB市场其实没有交易或者交易非常少的情况。转板的确有可能,但通常能满足转板条件的企业并不多,但他们往往向企业夸大可能性,让企业感到进入了OTCBB就一定能转入主板。一些企业家不懂资本市场,英文也不好,往往会上当。对企业而言,他们认为到美国上市挺光荣,还不用花多少钱──这些企业往往无法在国内上市。
据这位人士介绍,他曾到江苏游说一家企业,许诺赴美上市。地方政府觉得面上有光,遂对企业施加压力;而中美风投也不断抛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最后,以壳费用、中美员工工资加上25%股权的代价,该企业上了OTCBB,直到中美风投解散,也没有转板成功。
据了解,绝大多数拉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机构,往往只有几个人,没有固定办公室,多是“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的公司,目前有几百家之多。
海外一些中介为了获利,迷惑、引诱中国公司财务作假,这个不难理解,但一些机构围攻中国公司的目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