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高铁从时速350公里降至300公里,高铁概念股“刹车”力度要大得多。随着京沪高铁30日的正式开通运营,业界开始热议相关板块能否迎来“第二春”。
铁路建设回归理性 相关概念股跑输大盘
高铁的“跨越式”发展是近年来国内基建最令人关注的现象之一。2010年我国铁路投资达到史无前例的8426亿元,由此也催生了股市上蔚为可观的高铁板块:这包括主要的工程承包商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动车组和配件生产商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晋亿实业、太原重工等,信息技术系统供应商辉煌科技、新北洋等,以及铁道部所属的三家运输企业大秦铁路、广深铁路和铁龙物流。
在这其中,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与高铁的关联度最高,因为这两者差不多垄断了国内的动车组市场。以中国南车为例,从去年9月初到今年2月初,该股涨幅一度超过80%,进攻性十足。
但2月份铁道部人事变动后,新任部长盛光祖提出“铁路建设要适度超前,而不能过度超前”的理念,2011年铁路投资总额亦从早先规划的8500亿元下调至7455亿元,其中基建投资由7000亿元下调至6000亿元。
铁路建设回归理性很快在统计数字中反映出来:今年前5月我国铁路完成基建投资1986亿元,同比增13.4%,增幅较前4月的25.7%几乎减半。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如全年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隐含未来7个月的投资额将同比下降24.8%。
在这种态势下,主要高铁股普遍跑输大盘:从2月初至6月下旬,在上证综指微跌的情况下,中国中铁同期跌幅近20%,中国南车跌幅逾20%,晋亿实业跌幅逾30%。比起高铁从时速350公里降至300公里,股价的“刹车”力度要大得多。
业绩增长确定 弱市凸显高铁股防御价值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前期市场对高铁股过于乐观,那么2月份后的大幅下跌,则多少有些过度悲观的成分。“事实上,高铁降温并不代表铁路建设减速,在高铁之外我国还有大量的市域铁路、煤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待建。在建成运营后,又会产生可观的维修、更新需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红昌指出。
此外,考虑到我国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中,全线贯通并运营的仅京沪高铁一条,其他如武广、郑西都只是规划线路的一部分,未来仍有大量的建设任务。按照铁道部“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的思路,相关高铁企业的订单依然有保证。
由于有大批订单在手,部分高铁股今明两年的业绩增长十分确定。特别对于高铁装备企业来说,由于设备采购相比基建有一定的滞后性,就今年而言其依然享有较高的景气度。如中国南车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增80%以上,机构预测中国北车的同期业绩也将增长100%左右。
相比于上述高铁股的高增长,很多A股上市公司受困于宏观紧缩政策,今年上半年却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由于有业绩支撑,加上前期调整后估值趋于合理,高铁概念股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中银国际研究员许民乐认为。
或许是出于对高铁股防御价值的认可,一向注重安全性的社保基金日前决定,投入50亿元参与中国南车的定向增发。对单一上市公司使出如此大的手笔,在社保基金的投资史上并不多见。“一方面,6元左右的增发价构筑了一个心理价位支撑,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社保对中国铁路装备行业的坚定信心。”招商证券的报告指出。
上涨有催化剂 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对于高铁概念股特别是高铁装备股,银河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邱世梁认为,虽然未来其继续下跌的风险不大,但上涨仍需催化剂。
那么,催化剂到底在什么地方?首先要看中报乃至全年业绩能否达到甚至超过预期。当然,这和铁道部的投资进度有关。中国北车董秘谢纪龙告诉记者,按照正常判断,京沪高铁开通后的下半年,铁道部有望重启车辆招标工作。业内人士认为,这对高铁概念股而言是一则利好消息。
中国高铁的“走出去”也是一大看点。由于京沪高铁的示范性作用,将推动中国高铁的“走出去”进程。而海外的高铁建设和设备采购,并不像国内这样高度集中于铁道部之手,这意味着相关高铁企业在毛利率上的提升空间。
在“走出去”上,部分企业表现积极。中国南车在定向增发扩大产能时提到,“全球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希望中国给予高铁技术和建设的支持,而我国正与美、英、俄等国商讨高铁方面的合作。” 谢纪龙亦向记者表示,“到2015年中国北车的海外市场收入力争占到总收入的20%。”
从长远来看,中国铁路行业还有一定的改革红利。如京沪高铁的票价浮动政策,标志着铁路经营的市场化改革。而未来铁道部还将稳步推进政企分开,这意味重大的体制改革。所有这些改革,都有助于提升铁路企业的经营活力,而大秦铁路等铁道部所属上市公司更将直接获益。
(记者 何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