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徐一钉:资金瓶颈或制约反弹高度

2011年07月15日 14:3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610点以来,参与反弹的增量资金很有限,推动反弹的主要力量是存量资金,参与这轮反弹的资金并不充裕。虽然存量资金可以把A股维持在2800点附近,但如果没有增量资金的积极介入,存量资金很难把上证综指推高至2850点之上。海外方面,我们预期,在未来两、三个月,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经济方面的坏消息要远多于好消息,美国、欧洲股市和美元、欧元的汇率必然大幅波动,对A股市场的整体影响偏负面

  资金瓶颈或使多方有心无力

  近期A股市场走势较为纠结。一方面,今年以来,多数机构没有盈利甚至亏损,这些机构有很强的做多意愿。7月5日,当大盘在2820点上冲遇阻后,上证综指依然在2800点之上盘整了5个交易日。7月12日,受欧债危机恶化、美国和欧洲股市大跌的拖累,即便是上证综指当日下跌48点,盘中也表现的很不情愿,随后一个交易日迅速收复失地。多方似乎不愿轻易放弃,只要有机会,就要维持A股市场的强势,以吸引场外资金的积极介入。

  另一方面,参与本轮反弹的增量资金很有限,推动反弹的主要力量是存量资金。加之目前A股市场缺乏赚钱效应,银行发行的信托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很高,期限30天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4%-5%,一年期的年化收益率8%、甚至更高,这对很多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在反弹中减仓的资金,其中的一部分则流向上述信托产品。

  7月13日,居民储蓄余额与A股流通市值的比值为61.49%,该比值历史最高值是70%。33.25万亿的居民储蓄,支撑20.4亿元的A股流通市值已经很吃力了。即使该比值再次达到70%,A股流通市值年底前极端值为23.33万亿。也就是说,目前资金面并不支持A股市场全面上涨。受到资金面的约束,A股市场只能通过自我缩容以达到资金和筹码的平衡。在没有“新”的利空因素出现前,上述机构将努力维持A股市场的强势,这种走势在今年2、3月份曾出现过。

  当看多机构热情尚未退却前,大市值个股很难有好的表现,更有可能成为被牺牲的对象。就如同2010年,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的下跌,换取中小股票表现的空间。短期内,A股流通市值围绕20.5万亿元(对应上证综指2800点)上下波动,部分板块、个股的活跃将以牺牲一部分股票为代价(下跌)。虽然热点将主要围绕小市值个股或板块展开,但热点的切换速度更快,普通投资者恐难把握热点切换的节奏。同样是受资金面的约束,我们认为,并不是多数中小市值个股能有好的表现,大多数股票将表现平平。

  外围经济环境

  或不利于A股走强

  7月1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形势恶化,那么美联储将实施一些“未经检验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这些措施包括简称QE3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计划。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数据,特别是失业率很难有根本性的好转,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并没有悬念,只是它很可能不叫量化宽松。为捍卫美元全球储值货币的地位,美国必然对欧元发动一连串的攻势,让大家知道虽然美元问题很多,但是欧元比美元的问题更多。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没有缓解,相反在美国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之前,美国会紧盯欧洲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主权债务问题,不断通过降低其评级的方式,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一些欧盟领导人正在考虑允许希腊选择性违约,使该国债务达到更可持续的水平。我们预期,在未来两三个月,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经济方面的坏消息要远多于好消息,美国、欧洲股市和美元、欧元的汇率必然大幅波动,对A股市场的整体影响偏负面。随着美国第三轮印钱(量化宽松)预期的提高,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有望进入新的一轮上涨,不妨关注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股的交易性机会。

  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从实际刺激美国自身经济的角度看作用不大,在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等方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原因是,前两轮量化宽松资金并没有留在美国,而是变成美元套利交易资金流出了美国,进入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或许会在第三次开动印钞机前,制定一些新的政策,让美国的一些资金,甚至全球的资金回流到美国市场,因为只有回流到美国市场,特别是一定要进入到美国的实体经济当中,才能够帮助它解决高失业率的问题,这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比如,对美国在海外投资的资金只要回流到美国,美国政府可能采取免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将对美国在海外投资的资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像中国和其他在最近几年吸收了更多美元的新兴市场,就要小心会不会出现资金流向的变化。一旦全球资金流向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人民币升值压力或者升值趋势和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民族证券 徐一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