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低迷,投资者亏损不少,基金大佬们也难赚钱。不仅公募基金的日子过得惨淡,就连仓位灵活、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日子也过得“举步维艰”。统计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8.03%,整体跑输上证综指近10个百分点。同时,今年以来净值损失超过10%的私募基金多达300多只,一大批私募基金因为业绩或规模的原因将面临清盘危险。
这些基金吸纳了大量投资者的血汗钱,不但没有任何回报,反而日复一日地蒸发着净值。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有一批公募基金因业绩欠佳或公司管理出现问题而被持续赎回,基金资产净值已逼近被清盘的边界。而有一些私募已经出现清盘。面临这类基金,到底该继续持有还是亏损赎回,投资者正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部分公募基金濒临清盘红线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份额在1亿份以下的迷你基金已超过70只,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出现了8只。其中,天弘永定成长、东方策略成长及天治趋势等多只基金资产规模在8000万元以下,距离5000万元清盘“红线”仅一步之遥,万家双引擎的资产净值更是跌至4800万元。按照基金行业的规定,基金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就有被清盘的风险。
太原市民郭先生便持有这样一只基金,目前的状况让他很是为难。郭先生原本是以1.20元左右的净值买入这只基金的,现在跌到了0.83元,如果赎回,账面上的浮亏就变成了实际的损失。如果不赎回,又担心万一基金被清盘,自己血本无归。
李女士也有同样的担忧,她持有的一只基金,其资产净值也低到了6000多万元。李女士说,她身边不少原本一起买了这只基金的人,都宁愿割肉赎回这只基金,将资金转投到别的渠道了。而且,最近这只基金的表现也很不理想,投资者赎回的情况比较多。
业绩不好,大多数投资者都会选择赎回,而大量的赎回又把基金逼到了濒临清盘的境地。根据开放式基金的合同规定,清盘条件主要有两条:一是基金持有人连续60日不足100人;二是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不过,公募基金清盘事件至今尚未发生一起,“因为公募基金清盘需要走严格程序,公司也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救。关键是谁都不会做出主动清盘的决定,因为这无疑将大大损害基金公司的声誉。”上海一家基金的高级媒体经理告诉记者。
40只私募产品已清盘
不过对于私募基金来说,清盘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记者了解到,对于大多数私募产品来说,当其触及30%的亏损额时,投资者有权终止合同,提出清盘,所以0.7元一直是私募业内的清盘红线。据统计,今年已有近40只阳光私募产品清盘,另有66只私募基金则单位净值跌破0.8元接近清盘线,净值跌破0.7元的达到19只。
不过,私募基金清盘并非全部因为业绩不行而被动清盘,还有因个别管理人的确不看好后市,而主动选择清盘。
比如2008年1月发生的首次阳光私募清盘事件。当时,赤子之心中国基金的基金经理赵丹阳便是因为“在6000点再也无法找到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将旗下A股基金全部主动清盘。
此外,还有一些私募基金由于一段时间规模达不到标准,缩水严重,因此清盘。比如,前段时间,成都阳光私募鼎弘义投资发布公告,解散旗下惟一的一只信托产品。该产品发行时规模仅2200万元,运作期间又有客户赎回,导致产品规模太小,只能选择关闭。
甚至,在当前众多私募基金面临清盘压力的同时,还有私募产品直接面临发行失败的尴尬境地。如深圳某券商前期推出的一款阳光私募产品,由于从4月推出至募集结束才募集了2000万元,这和券商要求的5000万元及格线相差甚远,最终导致发行失败。
对此,市场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今后不会是个例,在竞争不断加剧以及投资者日渐理性的背景下,在业绩和规模的重压下,今后私募基金主动清盘或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