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洋家居造假门
如果不被记者发现造假,达芬奇的上市之路是否会一帆风顺?可见,当前上市审批各环节的严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达芬奇家居造假东窗事发,上市梦想也随之而破碎,但准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却不应被忽视。
据报道,达芬奇曾在2010年11月24日发布上市辅导公告表示,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但受诚信问题牵涉,担任达芬奇上市辅导券商的光大证券近日称,目前自己也处于调查过程中,将会配合监管部门调查。这意味着,达芬奇上市之路戛然而止。
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股票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随着舆论力量对达芬奇运作轨迹的抽丝剥茧,这家公司明显不具备上市资质,而曾经所谓的上市辅导也因此蒙上了一层讽刺意味。
达芬奇身披“洋马甲”的真相,从其历年报表可探寻出蛛丝马迹。报表显示,公司近3年来的毛利率一直处于40%的居高状态,2009年更是高达58.4%。不过值得探究的是,高毛利并未带来最终净利润的同步跟进,2009年的净利率仅为14.9%。从损益表的结构分析,销售费用占到了总收入的30.5%,吞噬了许多盈利空间。
许多公司都有抬高各项费用抵扣净利润、并达到避税目的的冲动。但对于达芬奇而言,销售费用的畸高却另有隐情,其中很多是用来制作“洋马甲”所需。
据媒体报道,达芬奇的“国产洋牌”产品主要是由深圳口岸出港,再由上海运回。这在让公司拥有全套的进口手续的同时,高昂的海外运费、进出口关税等税费也直接拉高了运营成本。
当达芬奇家居造假真相赤裸裸地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会计报表中的疑点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媒体在该事件演绎中扮演了重要揭秘人的角色,而按照常理,客观评价拟上市公司经营轨迹的责任人本应是辅导券商。显然,后者的敏锐度远不及前者。甚至有人由此质疑,如果不被记者发现造假,达芬奇的上市之路是否会一帆风顺?可见,当前上市审批各环节的严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全民打假棒喝下,达芬奇家居的“密码”逐渐被破解。但我们更加期待,券商、审计等“经济警察”机构,能为公众解密。 马红漫 经济评论家、经济学博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