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如何制约上市公司高管非正常离职

2011年08月01日 14:28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日至7月27日,两市共有8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离职公告。其中深市共有57家公司发布高管辞职公告,成为高管离职“重灾区”。

  从“表面理由”看,高管们选择离职无外乎这么几种情况:工作调动、个人原因、健康考虑、内部矛盾、涉嫌违规等。从这些理由看,虽不能完全排除个别高管离职真是出于上述考虑,但绝大多数高管离职的“表面理由”与“真正动因”并不相符。这些高管急于选择离职的“真正动因”究竟是什么?种种迹象表明,不少高管离职是与减持股份难脱干系。通过离职为日后减持股份扫清障碍、铺平道路,正是不少上市公司高管选择离职的真正动因。这一点,从深市“重灾区”身上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高管离职尤其是深市高管离职“重灾区”现象的出现,给本已脆弱的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不可小觑,若任其发展和蔓延,轻则影响到投资者对公司估值的判断,动摇投资人的持股信心;重则导致公司核心创业成员的大量流失,影响公司未来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波及整个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投资者或许会问:这些上市公司没有上市的时候都急于上市,一旦上了市,高管们又急于离职,以便为套现铺路,难道就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去制约这种非正常离职潮的蔓延?实际上,高管离职特别是深市高管离职“重灾区”问题并非烫手山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截断“减持通道”,使离职不再成为高管减持筹码的重要途径。

  所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章程、制度和法规,增加高管非正常离职的风险和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上市后短期内的高管辞职行为。一方面,在申请IPO时可明确要求增加高管任职期限承诺规定;另一方面,适当延长持股高管离职后的限售期限,至少要使离职高管减持节奏不能优于在职高管,使离职行为不仅无助于减持,而且加大减持难度和风险成本。通过多管齐下、综合发力,对上市后短期内的高管离职行为进行有效规范。若真能如此,上市公司高管离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深市高管离职“重灾区”现象要不了多久就会自行消失。 谢宏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