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风险可控
今年以来,银行股走势疲软很大程度受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调控风险的拖累。
有消息称,今明两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4万亿元投资计划配套贷款陆续到期,未来银行资产质量问题可能会逐步显现,进而对银行利润增长形成一定拖累。
“如果未来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两个百分点,就可能侵蚀掉银行业全部利润。”曾刚指出,尤其是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不仅会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直接冲击,更可能因为其高度的产业关联度,引发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近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改和风险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风险可控。
他指出,自去年以来,银监会按照“降旧控新”的精神,依据“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清理原则,推进平台贷款补正合同、追加有效抵质押物、增提拨备、提高资本占用成本,以有效降低风险。
刘明康说,只要各地紧密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锲而不舍地采取动态分类、有效管理,扎扎实实推进各项现金流还本差额补足的措施,且笔笔贷款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风险还是可控的。
而曾刚认为,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可能会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直接冲击。不过,从目前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看,地方融资平台的现金流收入以及资产抵押都不存在太大问题。一方面,中央和地方税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土地价值没有出现超过抵押比率的大幅下跌,整体风险仍属可控范围。
部分机构青睐银行股
统计显示,截至8月18日收盘,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市盈率在各板块中垫底。在不断有机构唱空、唱衰银行业的同时,一些大资金正在逆向操作,悄然增持银行股。
据市场消息,有“国家队”之称的全国社保基金,在本轮A股暴跌的末期开始进场抄底,涉及资金约百亿元。未来其他养老金也可能大规模入市,或为市场带来巨额资金。
除社保基金之外,约有百亿险资入市抄底、开始增持银行股。近期银行股的异动也被市场认为和险资有关,来自保险公司的消息称,近段时间以来,保险资金已分批增持了不少银行股。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的入市,银行股是大资金战略配置的必选。
就在社保、险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QFII也开始现身银行中报。QFII二季度首次买入了华夏银行,增持数量分别为29500万股,按二季度末收盘价测算,持股市值高达32.06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进入8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4大关,海外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关注再次升温。理柏中国最新发布的基金月度透视报告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的规模异动仍在延续。
就在金融资本对银行股频抛绣球的同时,产业资本大鳄史玉柱也看好饱受争议的银行股。
近半年来,史玉柱对银行股的策略是越跌越买,尤其是史玉柱最近豪掷40亿元,在二季度大量买入民生银行股权,一度跃升为民生银行第六大股东。另一方面,在华夏银行的半年报中,史玉柱旗下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也在二季度增持了将近112.06万股,稳坐该行第九大股东。
史玉柱表示:“我们增持民生,是非投机性买卖,属长线战略性投资。三年内的股价涨跌和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关心的是三、五年后民生银行的PE和PB。”
而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与前期大宗交易价格大幅折价不同,农业银行大宗交易价格惊现“零”折价,而另外浦发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4只股票的成交价格也非常靠近二级市场价格,几乎没有折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