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地量复地量 “2319”式挖坑或再度上演

2011年09月05日 10: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进入8月份以后,欧美债务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忧虑明显升温,由此导致各国调控政策出现一定的分化。A股市场投资者基于“通胀见顶、经济企稳”的反弹预期也随之被打乱,在连续上攻无果后大盘选择震荡下跌,市场参与热情降到冰点,地量频现。短期来讲,推动市场持续上涨的动力仍未出现,在外围因素的干扰下,不排除市场上演“2319”式挖坑走势。

  四细节显示做多信心不足

  上周在存款准备金征收范围扩大和管理层强调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变的双重影响下,A股市场未能延续前期的反弹势头,掉转方向震荡下挫,全周跌幅超过3%,将8月底所积累的反弹成果悉数返还。同时,四个细节显示大盘短期发动一轮强势反弹行情的难度较大。

  一是对利好视而不见。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一片风声鹤唳中,8月份中国PMI环比有所反弹,这也是该指数4个月来首次出现上升。与此同时,在翘尾因素的作用下,众多机构和分析师预计8月份的CPI将出现一定的回落,由此“经济企稳,通胀回落”依稀可见。不过,投资者对此利好似乎视而不见,二级市场重心依旧我行我素震荡下行,弱势心态显露无遗。

  二是反弹多数盘中夭折。上周沪指在失守2600点后重心呈现节节下移态势,虽然盘中不乏有反弹出现,但因上行过程中市场成交无法有效放出,同时缺少强势的领涨热点,最终导致这种反弹均相对短命,基本都在盘中即宣告夭折,甚至出现明显跳水。

  三是人气涣散。8月份以来,虽然主板市场表现不佳,但创业板市场走势颇具韧性,在重新夺回了失地后试图创出新高。然而上周该板块整体走势陷入颓废,连续四个交易日下挫,整体跌幅明显高于主板市场,市场人气因此明显受到打击。此外,主板市场成交也是人气涣散的铁证,连续五个交易日沪市单边成交始终在800亿元下方徘徊,并接连改写年内地量水平,投资者参与热情降到冰点。

  四是跟跌不跟涨。将A股与欧美股市相对比可以看到,上周前期欧美股市表现强势,基本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但同期A股却疲弱下挫;而后期欧美股市出现调整,A股跟随继续下行,弱势彰显无遗。

  “2319”式挖坑或再度上演

  其实,市场的弱势并非从上周才开始显现。自2437点以来,沪指整体弱势表现已经显露端倪。进入8月份后,国内外宏观环境的阴晴不定不断改变着投资者的预期,A股市场经历了疾风暴雨式的下跌后呈现出上涨无量下跌缩量的格局,显示多空已经陷入了僵局。而随着近期各国宏观数据的相继披露,市场的两大风险点逐渐暴露,并有随时爆发的可能。

  其一,经济增速仍有反复的风险。虽然中国8月PMI指数逆转了此前连续四个月下滑的趋势,但从细分指数来看,8月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为2009年5月份以来制造业首次出现衰退。而出现这种状况并非偶然,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显示,七大工业国(G7)和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主要新兴经济体今年二季度的进口增速仅为1.1%,低于第一季度的10.1%;出口增速则从7.7%放缓至1.9%,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商品贸易增速大幅放缓。而展望后市,在欧美经济增长放缓的信号越发明显、原材料价格提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发达国家提高进口关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这无疑加大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其二,通胀企稳仍面临较大挑战。上周五美国数据显示,8月美国非农就业岗位在二战后首次出现“零增长”,为经济复苏的疲软提供了最新证据,悲观者甚至担心美国经济再次面临“二次衰退”。此景不禁让投资者联想到2010年6月底,美国的经济数据例如就业数据等已经接近崩溃,美联储为此展开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如今如此糟糕的就业数据使得美QE3如箭在弦。此外,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已出现悄然松动,包括巴西、土耳其在内的多个新兴经济体已经传递出政策转向的信号,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综上可见,短期因管理层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且两大风险依旧存在,市场很难找到持续上涨的动力,继续维持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这期间一旦欧美等外围因素进一步恶化,不排除主力将借助投资者恐慌情绪进而击穿估值支撑制造空头陷阱,再度上演“2319”式的挖坑走势。  □中证投资 张索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