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ST梅雁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及2名董事辞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5天前,ST梅雁一则减持公告的披露让各方一片哗然。公告称,9月9日,公司接到第一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通知,其在9月5日至9月9日收盘,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出售所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38%。
截至9月10日,ST梅雁的大股东所持股份仅有2.197%。从昔日的民营水电大王,到长期占据A股第一低价股宝座,再到被大股东无情抛弃,ST梅雁这一路走得并不平坦。虽然能勉强保持盈利,但“ST”帽子之下隐藏的秘密却是尽人皆知,公司只是依靠变卖家产来保全上市流通的资格而已,甚至有人戏称,ST梅雁的主业就是变卖资产。但ST梅雁担负着巨额负债,或许成为潜在重组方进入的最大障碍。
业绩下滑大股东频频减持
面对ST梅雁刚刚发布的这一份减持公告,不少投资者均怒斥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的无情。因为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5日,ST梅雁才公告称梅雁实业投资自2010年11月3日至2011年9月2日收盘,累计出售所持公司流通股1988.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47%。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11月7日至2011年9月9日收盘,梅雁实业投资累计减持了ST梅雁2.5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407%。
而ST梅雁不久前披露的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梅雁实业投资当时以5870万股的持股量(对应3.09%总股本)位居前十大流通股东之首,而名列第二的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的持股量仅为405.3万股,还不足梅雁实业投资的1/10,占总股本的比例也只有可怜的0.21%。
除此之外,ST梅雁第三至第十大股东的席位均被自然人所占据,持股在234.72万-350万股之间。
业绩方面,ST梅雁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04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9.16%。2011年上半年度,公司由于电站所在地区的降雨量减少导致发电量减少,公司取得发电收入6817万元,发电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1%。
“2011年前4个月,梅州旱情严重,几乎没有有效降水,而我们的水电站均为径流式发电站,几乎没有蓄水功能,也就是说,水少了发不了电,水多了要排洪也发不了电。”ST梅雁总工程师邓志红面对媒体采访时谈到,ST梅雁目前装机总量在20万千瓦时左右,其中广东11万千瓦时、广西9万千瓦时,而其位于广西的水电站则长期适用0.22元/千瓦(税后)的上网电价,远远低于广东的0.39元/千瓦,“广东无水、广西无价,前4个月水电站盈利很差。”
资料显示,2006年的ST梅雁负债总额超过80亿元,年财务成本超过4亿元,过高的负债,使得ST梅雁每年都要支付巨额的利息,公司也因此变相地成为了银行打工的打工仔,而此后,ST梅雁的大股东也开始了对公司的债务重组。即使到了2011年ST梅雁仍旧担负着财务重负。截至报告期末,ST梅雁存在7000万元逾期借款,造成公司财务负担加重。ST梅雁表示,正采取积极措施,与贷款银行进行协商,并于2011年7、8月份归还了1050万元的贷款。
变卖资产的“大户”
其实,和所有上市公司一样,ST梅雁在1994年登陆A股市场也一度风光无限,更曾经被冠以“民营水电大王”的美誉。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在ST梅雁所在的广东梅州及其周围地区,公司的股票曾经是最受欢迎的投资标的。
不过,或许由于主营业务范围较大,ST梅雁自2000年之后开始“瘦身”。
2002年,ST梅雁以3780万元转让广东梅县梅雁矿业有限公司60%的股权、1106万元转让梅州市东达信息有限公司48%的股权、210万元转让上海富华保温容器有限公司21%的股权、48万元转让梅县雁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80%的权益、156万元转让梅县五指峰实业有限公司40%的权益。
2003年,ST梅雁以1654万元转让梅县金雁水泥有限公司70%的股权、1150万元转让广东梅县梅雁蓝藻有限公司96%的股权、85万元转让广东梅州市梅雁螺旋藻高科技研究所100%的股权。
2004年,ST梅雁又以2.02亿元转让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权、1849万元转让客都新村D区底层店面、上海佳都大厦18层房产等8处房产。这些或许都可以解释为ST梅雁剥离非主营业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