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引发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问题,欧洲银行业美元资金全面吃紧。尽管欧洲央行及时与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协同执行三次美元流动性注资操作,共同自10月起提供三次欧元区银行3个月无上限美元借款,但此举仅有助暂时纾解欧洲银行间流动性不足,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因为根本问题并不在于银行业,而是希腊等国的违约可能。
财政问题应当以财政手段来解决,要解决希腊的债务问题治本之法应是希腊等国积极进行减赤与经济改革。除了要提高本身的偿债能力外,也要增强外国援助意愿。然而,欧洲央行目前虽然购买欧债并提供银行资金,但效果只是“止血”,因为无论是政府或者银行,即使有能力借再多钱也终需偿还。因此,只要偿债能力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再度发生将是迟早的事。目前,欧元区金融体系已是密不可分,任何国家无秩序违约或退出欧元区都可能产生灾难性的结果。德国与法国即使并不心甘情愿,也只得无奈表达愿意援助希腊及力挺希腊留在欧元区的意愿。
欧美经济疲软及欧洲债务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亚洲市场同样未能幸免。但若仔细评估亚洲的企业盈利、经济状况及政府财政等方面,则发现亚洲国家的基本面依然强健,亚洲市场这次恐受牵连。首先,亚洲给世人的印象是相当依赖欧美需求,西方国家经济下滑,必将大幅压缩亚洲的成长空间。然而,近期数据显示,亚洲对西方国家的贸易依赖度已大幅降低。其次,法国里昂证券的数据显示,亚洲的区域内贸易占比已逐年上升,主要出口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及香港,区域内贸易已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55%、68.5%、69.3%和69.4%,代表亚洲对欧美经济放缓的抵抗力已显著增强。
当然,亚洲经济不可能与西方完全脱钩,但若仅论政府财政“体质”则几乎已完全脱钩。JP摩根证券及IMF的资料显示,相较西方国家,多数亚洲政府拥有“低债务、低赤字”的强健体质。甚至过去财政体质相对较弱的印尼和菲律宾,如今都已大幅改善,主权信用评级距投资等级仅一步之遥。例如印尼的主权评级于今年4月8日被标普由BB上调为BB+、评级前景为“正面”,未来六到九个月很有可能被上调至投资等级,届时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西方国家的问题不可能对亚洲完全不产生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亚洲对西方国家的贸易依赖度已逐步降低,而稳健的政府财政更是明显地区别于西方国家。因此,我们认为,亚洲市场近期有被“误伤”之嫌,对中长线的投资人来说,现在或许是布局亚洲的良好时点。 □上投摩根高级产品经理 王凯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