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希腊公投挑起欧债新危机 引发全球金融震荡

2011年11月03日 09:4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10月31日晚突然宣布,将就欧盟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方案举行全民公决。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出现大幅震荡。欧盟成员国纷纷批评希腊不顾大局的举动将威胁到整个欧元区的稳定。

  分析人士担心,一旦希腊民众否决欧盟的救助计划,将给希腊政治、经济以及欧盟解决债务危机的努力带来负面效应。

  ■市场反应 引发全球金融震荡

  由于市场普遍认为希腊民众会在公投中推翻救助计划,投资者加大了抛售行为,导致欧美股市1日普遍大跌。截至1日收盘,意大利米兰MIB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下跌6.80%,法国巴黎CAC40指数跌5.38%,德国法兰克福DAX30指数跌5%,西班牙IBEX35指数跌4.19%,英国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2.21%。

  在希腊债务危机又添变数和美国经济数据欠佳的双重打击下,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当天也全线下挫,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2.48%,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2.7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2.89%。

  被认为对欧债风险敞口较大的欧洲主要银行股价当天也大幅下跌。其中,法国兴业银行跌16.23%。

  债券市场上,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3.44%。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6.18%,接近历史最高点6.397%,与德国国债利差则创下450基点的新高。而法国与德国10年期国债利差也超过120基点。

  外汇市场上,欧元走弱,欧元对美元比价为1比1.3715,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比1.3924。市场的谨慎悲观情绪重压原油市场。纽约油价1日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2.19美元,下跌1.07%。

  ■欧洲各国批评

  德法:被激怒 感震惊

  希腊总理的公投决定遭到欧债危机救援出资大户德国的强烈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当天紧急通话。随后德国政府发言人赛伯特宣布,德、法、欧盟、欧洲中央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领导人将于2日在法国戛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前召开一次特别首脑会议。

  当天,德国前经济部长、现任自民党议会党团主席布吕德勒直言帕潘德里欧的决定“激怒”了他。他说,既然希腊政府不把欧盟各国费力达成的救援方案放在心上,欧洲就应该让希腊自生自灭。德国基社盟总干事杜伯林特说:“希腊必须清楚,如果它不愿或不能执行严厉的节俭措施,它就不能期待援助,就必须离开欧元区……”

  法国总统萨科齐1日晚强调,希腊举行全民公投的决定令整个欧洲震惊。法国认为经欧元区17国一致讨论通过的救助计划是唯一可能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途径。法国和德国将坚决贯彻实施这一救助计划。

  西意英及北欧五国:“动摇欧元区稳定”

  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政府均批评希腊政府举行全民公投的决定,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动摇欧元区稳定。目前形势吃紧的意大利暗自捏着一把汗。意大利总理府1日发表声明,指责希腊政府的决定对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批评希腊政府的选择“出人意料”。

  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还专门和希腊外长兰布里尼季斯通了电话。在电话里,兰布里尼季斯解释说,举行公投绝非质疑欧盟的救助计划,而是为了获得必要的民众支持,以便确实、完整地落实相关计划。

  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表示,如果希腊公投否决救助方案,不排除希腊将彻底破产。容克同时披露,希腊政府在作出决定之前,并没有与其他欧元区政府进行沟通。

  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北欧理事会2011年度会议的北欧五国政府首脑也对希腊公投表示担忧。丹麦首相托宁-施密特、芬兰总理卡泰宁和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都认为,进行公投不会给欧洲目前的经济和债务状况创造更多的稳定性,这种做法无助于稳定欧元区。

  ■专家观点

  对后果忧心忡忡

  分析人士认为,希腊公投可能在2012年1月举行,从而导致欧盟救助计划无效,希腊面临完全债务违约,并在欧元区引发“滚雪球”效应。这将至少导致市场今后一到两个月持续动荡,挑战欧盟领导人已经紧绷的神经。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克里斯托夫·魏尔表示,一旦希腊公投否决救助方案,国际社会认为希腊不信守承诺,将会停止提供援助,希腊将朝完全债务违约方向发展,最后退出欧元区。“如果希腊举行公投,我们有理由预测希腊民众不接受紧缩措施;也可以下结论,这将让整套骨牌摇摇欲坠。”BGC合伙公司资深战略分析师霍华德·惠尔登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安东尼乌·皮萨里季斯认为,如果希腊民众否决救助计划,希腊将立即宣布破产,且无法继续留在欧元区。“这对欧盟和欧元区是再坏不过的消息,对希腊来说更糟。”

  据新华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鸿燕】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