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ST威达”华丽转身,变更为“ST盛达”。这是A股众多“乌鸡变凤凰”案例中又一例——ST盛达董事、甘肃盛达集团董事长赵满堂持有股份市值达72亿元,三年时间投资回报率高达71倍。
随着多家S*ST公司 “咸鱼翻身”和ST公司保壳战陆续收官,A股退市制度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01年初“第一版”退市标准实施以来,A股退市率约为2%,对比海外市场高达6%甚至12%的退市率,显得过低。多位市场管理者和学者再次呼吁,A股退市制度必须刚性化,改革迫在眉睫。
“二一二”游戏成就股市“不死鸟”
ST盛达证券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重组成功后,资产注入后的报表将在今年年报进行合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应该没有问题,届时可成功脱去ST的帽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就要予以特别处理,即戴上ST帽子,第三年继续出现亏损,就会带上*ST帽子,算是退市预警,如果下个年度报告仍然亏损,方会被终止上市。而只要中间一年公司摘掉ST或*ST帽子,退市风险就可免除。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称,这样就会导致“二一二”游戏在ST公司的年报中大行其道:即连续两年亏损,然后来个扭亏为盈,接着再连续两年亏损,又来一个扭亏为盈。被称为“不死鸟”的*ST星美就是深谙此道的游戏高手,仅剩7名员工、资产不足百万元、连续5年资不抵债,目前市值却高达24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底PT水仙正式拉开中国资本市场退市的序幕之后,仅有45家公司退市,约占A股2269家上市公司的2%。而退市制度更为严格的创业板市场,两年来274家公司无一退市。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31家ST和*ST公司,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5.8%。
ST股屡成爆炒对象放大风险
为防范风险对ST股最高涨跌幅5%的限制,甚至成了“标配”,有炒作题材的ST股基本上都是大起大落,不是涨停就是跌停,甚至逆市涨停,而这也导致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屡屡爆炒ST股,“涨停敢死队”是对他们最形象的称呼。
除了散户和游资追捧ST股外,一些机构也对ST股情有独钟。多家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ST类重组概念股一直是市场炒作对象,所以各种投资者都会争相出动 “围猎”相关个股。
从制度上防止炒作ST股
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汪异明称,在海外市场上,公司退市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正是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使市场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
来自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纳斯达克每年大约8%的公司退市。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称,中国证券市场应当学习和借鉴海外市场退市制度和程序,为了规范市场甚至可以更加严格,比如不允许买壳、借壳上市,从制度上防止炒作ST股。
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量日前表示,创业板强制退市制度应刚性化。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也指出,未来仍要推动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包括创业板退出制度的建设。
董登新称,A股目前的退市制度并没有使股市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反而走上了一个经营失败、上市公司不断创造概念、投资者跟风炒作的恶性循环中。
董登新称,应尽快完善和改革退市制度,在“连续三年亏损”退市法则基础上,引入“资不抵债”退市法则。即凡是净资产连续三年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暂停交易直至退市。这样能够更公平、更科学、更有效地阻止投机性假重组,防止社会资源白白浪费,从而提高退市效率,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