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战略投资减持中资银行股 是否看空中国?

2011年11月22日 17:54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三大行的外资战投已悉数退场,财务投资者接盘,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还是会带来公司治理的倒退?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潮再次袭来,使战略投资者对待中资银行的态度成为热门话题。

  外资机构持续减持中资行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后院起火”。两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债和房地产贷款蕴藏的风险,配合上外资行的减持,这种风险对市场心理的影响就被放大了。

  中资行频遭减持,是外资战略投资者在看空中国吗?

  “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一位接近建行的市场投资人士如是评价。在最新的一次大举减持后,美国银行在建行的持股比例仅剩0.86%。

  建行11月15日发布公告称,美国银行于11月11日和14日,同意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约104亿股建行H股股份,约占已发行总股份的4.14%。这是美国银行对所持建行股份的第五次减持。

  一位外资银行高管对财新《新世纪》表示,境外战略投资者此番撤退,更多的是自身财务困境和资本压力所致。美国银行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之后出手,便是一例。

  “与其说担心中国银行业的前景,不如说他们担心自己的现状,在活下去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很难有长远打算。因为如果短期的经营业绩无法令股东满意,资本困境难以满足监管要求,管理层就可能下台。”上述人士表示。

  谁来接盘成为焦点。知情人士透露,与上一轮基本相似,淡马锡等进一步增持建行股份至10%,成为建行第二大股东。而另外一个主要买家则是外管局的境外离岸SPV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

  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称,这家SPV公司在今年7月,就曾与淡马锡、社保基金和中信证券一起,承接了美国银行转让的建行H股。他认为,这是一个对各方“都不坏”的选择,通过市场化手段和商业行为,投资中资企业,找到了回报率更高的外储分流途径,“在不减少公众持股比例的同时,对市场的股价冲击有限。”

  但是,此举进一步增加了对大行国有持股比例的质疑。

  接近大股东汇金公司的权威人士称,外管局的投资和社保基金的入股,都是普通的市场行为,持股性质并非国有法人股,也不参与经营管理和董事会决策,可以视同为一般的机构投资者,是稳定市场的力量。

  所剩无几

  仅仅在三个月前,美国银行第四次减持之际,曾承诺将至少持有5%的建行股份,以保持战投地位,并称将启动和建行的第二轮合作。如今,美国银行出人意料地打破承诺,再度减持。

  高盛也第三次出手减持工行。港交所数据显示,高盛在11月14日减持工行H股17.52亿股,套现约86亿港元,较原计划出售的24亿股有较大规模缩减。

  工行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高盛持有工行101亿股H股股份,为仅次于社保基金的H股股东。

  随着高盛和美国银行的相继撤退,是否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战投撤退潮?

  财新《新世纪》记者获悉,尚未上市的广发银行的大股东花旗银行不久前也已萌生去意,但因价格仍存在分歧未达成交易。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战略投资者在最初的持股解禁之后,纷纷选择获利了结,引发减持风潮。

  2008年12月31日,中行H股率先解禁,当日瑞银抛售了其持有的34亿股中行股份,套现8.08亿美元。

  一周后,美国银行首次以每股3.92港元的固定价格出售56.2亿股建行的股票,套现220亿港元。

  中行的另外一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迫于股东压力,以协议转让方式出售了108.09亿股中行H股,配售价为1.71港元,套现约184亿港元。

  迄今为止,在三大行的战略投资者中,中行的几家战投已经全面撤退,建行和工行的战投持股比例亦微乎其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