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合资基金十年:随A股浮沉 光环退去苦寻突围

2011年12月08日 07: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合资基金十年:随A股浮沉光环退去苦寻突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编者按:至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十年。中国刚加入WTO之时,许多人也许并未意识到中国在未来给世界贸易带的来巨大变化,而今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也需要中国。中新网财经频道就此推出系列稿件,从中国企业“走出去”、民企发展增速、跨国公司在华十年变迁等角度,为读者解析入世十年中国的经济如何飞速跨越式发展,及展望未来十年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迈向新的征程

  中新网12月8日电(证券频道 王安宁) 综合报道,或许“入世”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并不像产业经济那样显而易见,十年前的2001年,中国股市也只发展到第11个年头,当时国外尚不知中国有资本市场,而现在A股与国际市场 “联动”如此密切,美股开盘前重视A股走势,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发展速度最快、解决问题最多的十年,开放程度也已远远超过当时的承诺。

  十年过去,合资基金公司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纯中资的基金公司。截至2011年11月,68家基金公司成立,其中合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38家,占到大半江山。

  首批火爆超预期 证监会一周受理四申请

  200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外资进入国内A股市场的多种途径中,成立中外合资公司可能最早实现,相信不久就会有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或中外合资券商出现在国内A股市场上。

  在市场越来越强烈的预期中,当年9月,海通证券发布消息,其与比利时富通集团联合发起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筹建申请获证监会受理。包括之前公布的国泰君安证券与德国安联集团、华宝信托与法国兴业集团,招商证券与荷兰国际集团(ING),证监会在短短一周内受理了4家合资基金公司的申请。首批合资基金公司进程之快和数量之多出乎市场意料。2002年12月,招商基金拔得头筹,率先获批开业。

  国外基金公司和券商一直渴望进入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国A股市场,加入WTO几乎为其提供了“解渴”的渠道,当时国内A股的流通市值约5兆人民币,而国内已有十多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规模为800亿元左右的证券投资基金。2002到2004年,多家合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的合资基金几乎有一半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此外,在2004年股市持续走弱时,合资基金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资料统计,2004年净值增长前5名的基金产品中,有三只为合资基金旗下的产品。

  热情过后渐显水土不服 合资基金近年无建树

  据羊城晚报报道,普华永道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名为《合资基金公司在中国》的研究报告显示,至2010年末,内资基金管理公司市场份额占到53%,约为人民币1.321万亿元;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则占47%,约为人民币1.176万亿元,而2008年这一比例是45%。也就是说,大多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最为看重的增加管理资产规模,在最近两年并无明显的起色。

  该报告指出,监管环境的约束和有限的分销渠道制约了这些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和资产管理规模的能力。同时,来自内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加剧,令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面临了更深层次的挑战。

  作为最早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其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在6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28位,不但远落后于中资基金公司,也早被工银瑞信、景顺长城、国投瑞银这些后起之秀超过。而资产规模排名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只有排名第二的嘉实和排名第十的富国两家合资基金公司。

  业界普遍认为,合资基金进入国内,带来了新的销售理念、风控架构、投研模式、创新产品等,是合资基金使中国的基金投资与国际接轨。但内资基金公司与合资基金公司区别在于股东背景的不同,而由此衍生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也有所差异。使合资基金原本的优势逐渐变成劣势。

  据时代周报报道,合资基金公司近些年在规模扩张上的速度明显低于中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以为研究员表示,中国股市和境外成熟市场完全不同,“中国股市没有很有投资价值的企业,而数量化的投资方式目前也不怎么行得通”,而这些合资基金背后“威名赫赫”的外方股东所奉行的“价值投资”,在中国行不通。一位基金业内人士也表示,受基金规模和业绩排名的压力,在国内的基金业,价值投资已经被边缘化了。

  此外,外方股东往往通过复制境外成熟经验来对待国内基金市场,大多着力于加强客户服务、品牌塑造和风险管理等。但对国内基金投资者来说只有基金业绩才是最真实、最具有说服力的。因此在基金公司自购旗下产品、通过货币基金对冲规模和基金管理人员的薪酬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外股东间的矛盾往往不可调和。“外资方不明白中国人的做事方式。”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合资基金公司牛市中的保守策略让其错失良机是造成其“水土不服”的外部原因,从内部原因分析,外资占主导的合作基金公司更容易遇到考核注重短期利润而造成的行为短期化问题,另一方面,中外股东间的各种冲突也是影响合资公司做大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人才短缺。普华永道报告显示,受访的合资基金首次把人力资源管理列为一个最大的顾虑,是因为业内的许多CEO和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领域另谋高就,为的是有机会获授予公司股权。而随着产品范围的扩大和产品种类的丰富,人才短缺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行业“天花板”如何突围

  包括中资基金公司在内的整个基金行业,在经历了2007年狂欢,公募基金规模上了一个很大台阶后,都遇到了整个行业的天花板,持续停滞不前。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公募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在2008年中期一度出现3.27万亿元的峰值,但随后两年却始终在2.3万亿元附近徘徊。2010年底,中国合资基金公司的整体市场份额为47%。一些外资公司甚至萌生退意。

  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宜农认为,投资人的信任提升以及产品创新是基金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另一名基金公司高管指出,目前基金行业的大体格局移动,短期内规模排名已经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可能会有上下一两名的调整,目前发展最重要的还是稳定,其中尤为关键的是管理层、核心团队和股权结构都要稳定。这种稳定,或者取决于外资股东方的自身抉择以及当下偶债危机的演变,而这种变动在合资基金公司本身看来,几乎无力改变,合资基金公司能做的只有苦练内功,开拓新的市场。

  普华永道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合资基金公司的重要经营目标是进入新的地域市场,如香港。 “合资基金公司很明显继续寄望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兴机会,他们相信香港将是一个重要的投资门户。” 此外该调查认为,合资基金公司向2014年迈进的最重要细分市场是具有高资本净值的个人、保险业和一线以外的城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