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疫苗悲喜录
背景
市值从几十亿到400亿,重庆啤酒用了13年。弹指一挥间,对于重庆啤酒和它的粉丝们而言,开始很美好,过程很纠结,结局很悲惨。自1998年10月27日宣布收购佳辰生物开始,资本市场对重庆啤酒的关注点就发生了变化,鲜有人能关注到其啤酒主业的发展如何,更多则是跟着其不时披露的乙肝疫苗研究进展或喜或悲。
2003年,治疗性乙肝疫苗进入I期临床,结果证明其安全性符合要求;2006年进入II期A阶段临床,但最终临床结果显示疫苗对慢性乙肝病人没有功效。这让满怀希冀的投资者难以接受,股价就此层层剥皮。2007年夏天,正是其他股票随大势磅礴升值的时候,重庆啤酒却受阻于疫苗研发不畅而股价暴跌。从2007年6月13日的41元高点,一直调整到2008年10月最低探至8元以下,跌幅达80%。
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2010年9月2日,重庆啤酒带着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进入II期临床试验后的第四份研究进度公告卷土重来,显示疫苗研发进展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沉寂已久的重庆啤酒再次井喷。从9月2日涨停开始,到11月16日股价冲上阶段新高79.98元/股,重庆啤酒短短两个半月股价暴涨109%。之后,其股价虽然也在弱市中有所下探,但始终处于高位。
2011年11月24日,重庆啤酒公告披露称将在12月5日揭盲,为期13年的研究终于要终结了!股价当天涨停;25日,重庆啤酒高开低走,盘中创下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83.12元/股,总市值高达401亿,动态市盈率超过150倍,之后停牌静候揭盲。到了指定的12月5日,重庆啤酒失约了,之后连续三次失约。直到昨天,揭盲结果大白于天下,一场疫苗引发的股价起伏录就此续写了新的篇章。
专业精神在哪里?
分析师、研究员之于资本市场,一直被尊以“价值发现者”的美誉,然而,今年的资本市场上充斥着“专业人士不专业”的悖论。从中国宝安“石墨门”到紫鑫药业“人参门”,再到眼下的重庆啤酒“疫苗门”,总是有那么几个研究机构的所谓专业人士,打着专业的旗号对相关个股保持着惯有的“强烈推荐”的评级,而最终的结果却总是让人大跌眼镜。
世人皆知,新药研发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环节失之毫厘,都有可能导致结果谬以千里。而将此莫须有的未来当成股价的唯一支撑,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两个极端——成功即是天堂,失败瞬间地狱。
在重庆啤酒的此番“疫苗门”中,一名刚刚在“第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入选了医药生物行业前五名的明星分析师在过去两年多共做出了近30篇研究报告,几乎篇篇都是溢美之词,持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倘若普通投资者被一时暴涨的股价冲昏了头脑尚情有可原,可那些应处于第三方冷静旁观的“专业人士”也豪情万丈似乎就有些不应该了。记者 苗慧 敖晓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