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空头“围城打援” 股市重要时间窗口在明年春季

2011年12月09日 11: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周四沪综指最低探至2302点,创出调整新低后出现一波快速反弹。短期而言,连续超跌以及公认支撑位2307点击穿后市场有内在修复的需要,今日公布的CPI数据有望继续回落,使得空头阶段性收敛。但目前A股所处的阶段属于政策底向市场底的过渡期,重心渐次下移的趋势很难由短期的间歇性反弹所改变。

  空头“围城打援”

  近期市场调整的节奏映射到逻辑上,有点类似于空头在进行“围城打援”。近期,无论是人民币贬值预期,还是经济超预期回落,空头手握充足的筹码,单一的降准和CPI回落难以对冲。而目前A股的估值低于2008年底的水平,即使考虑到盈利预测回落,至少估值仍是多头所依仗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市场单边回落概率有限。因此,利用市场抢反弹的情结,在每一次消息面利好以及利好预期抬头时空头收敛,等待多头的“援军”暴露后集中消灭,然后重回下降通道,这是典型的熊市逻辑。直到多头缴械,才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日线级别反弹,即所谓的“多头不死、空头不止”。

  短线CPI回落的预期成为空头“打援”的一个重要诱饵,而2300点上方3根缩量的十字星则是空方的“围城”,一旦CPI公布后空头再次活跃的概率很大,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本周的扰动并不是安全的反弹时点。下周待空头对于2300点成功“打援”后,才是短线反弹的良机。盘面上看,近两个交易日的领涨品种仍是文化概念,属于典型的存量资金自救性质,多头的援军并不强,这也注定了短线反弹力度有限。

  政策底力度小于2008年

  汇金增持后央行降准的政策组合拳在2008年三季度出现过,当时A股处于盈利增速的主跌段,主要特征是CPI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滑坡,国内经济由过热转为过冷,因此政策面开闸放水,财政和货币政策倾囊而出进行“抢救”,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救市力度造就了V形的政策底和V形的市场底。

  眼下,通胀洪峰已过,但劳动力成本的趋势性上升抬升了通胀中枢,对货币政策的掣肘远超当时;而企业盈利刚处于加速回落的临界点,还未到需要政策下猛药的时候。因此,这次管理层开出的药方更像是中医调理,力度也相对有限,其对股市的传导作用更间接。

  国际大环境不容乐观

  无独有偶,全球股市都难以与2008年相提并论。虽然欧元区竭力救援,但最终效果可能有限。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一个增长的态势,各国政府尤其是G20国家拥有足够的资本和财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实施逆周期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危机,将债务由私有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使危机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在较快的时间内得以实现。

  而目前各国政府在经历了上一轮逆周期操作后,债务包袱陡增,财政能力已捉襟见肘,与2008年时难以相提并论。美国下半年以来的债务上限问题以及欧债危机就是上一轮刺激政策“副作用”的集中爆发。2008年全球经济如同身体健康的人生了一场大病,来得快,用药猛,即可恢复;而目前犹如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再次生一场大病,一是不能用猛药,二是抵抗力也不如之前,自然恢复的时间会长很多,病情也会不时反复。

  重要时间窗口在明年春季

  根据历史走势,股市往往是在经济回落和物价回落的中后期见底,而非末期。以上一轮调整为例,上一轮CPI见顶是2008年4月,A股在2008年10月探明底部,股市滞后于CPI6个月见底。按照此轮CPI峰值是7月的6.5%计算,6个月后是明年1月。与此同时,上一轮GDP见顶是2007年三季度,A股于2008年四季度见底,时滞是5个季度。而2008年以后的GDP峰值是2010年1月的11.9%,按照5个季度的时滞计算,对应的见底时间正好是2012年的一季度。这两个时间点发生共振,即市场底或出现在2012年一季度。

  结合上述因素来看,大环境上A股目前仍处于熊市末期,利空完全兑现或等到明年初,而目前空头主导趋势是微小的政策利好以及消息利好所难以彻底扭转的。短期而言,下跌趋势中真正的短线反弹不是在消息面利好中产生,而是在于空头力量阶段性见顶后产生。一旦下周初空头对多头成功“打援”,则出现日线级别反弹概率很大。东方证券 魏颖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