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有的权力全部收在证监会,这一权力分配,包括监管与被监管,责任不清,犹如一团糨糊。“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如何能指望他自己监督自己?”
◆导报记者 杜海 济南报道低迷已久的大盘16日终于“扬眉吐气”,尽管盘中再创2170.75点的新低,但随着尾盘发力,终于止住连跌并创出近两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最终收于2224.84点。
一级市场大赚特赚,二级市场却一赔再赔。让人“抓狂”的A股,何以沦落至此?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众多业内专家不约而同地对现行的制度设计有所诟病。他们认为,当前的发行审核制度,即IPO 审批制,“早就到了应该放弃的时候了。”
管理层须“往后退”
过去半个月,沪综指一路狂泻,2300点、2200点等所谓的“铁底”接连失守。A股“十年零涨幅”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词。而经济增速放缓、宽松信号未现以及投资者对市场扩容的担忧,被认为是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
著名股评家沙黾农近日坦言,继续上会、继续申购、继续上市,是A 股的一种自杀行为。他建言,“高速扩容,可谓得不偿失。应立即停发新股,让股市休养生息。”
是否有必要停发新股暂且不论,但IPO 屡次成为“调控工具”,却深刻反映出目前新股发行的非市场化状态。因为随着一次次IPO 的暂停与重启,也给市场带来了一次次不必要的波动。
“监管者要打破‘审批情结’,将IPO 上市企业的实质审核(审批)向程序化审核和形式性审核转变。”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对导报记者分析说。
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对上述观点颇为认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管理层必须往后退。不管是审核制也好,审批制也好,都应该取消,应该施行备案制。”水皮表示,现在所有的权力全部收在证监会,这一权力分配,包括监管与被监管,责任不清,犹如一团糨糊。“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如何能指望他自己监督自己?”
刘纪鹏表示,现阶段发审委有权、保荐人有钱、投资人有险的不合理发行制度,亟待改变。“应取消发审委,逐步向交易所、保荐人、承销商三位一体、责权利一致的发审体制转换,尤其要对保荐人实行分级管理,落实保荐人责任,发现问题即给予严惩。”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徐敏也对导报记者分析说,IPO 审批制往往扭曲了证券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发审委很难有真正的能力去识别一个公司的未来价值,而只能依赖其过去的业绩作出判断。“这就是说,发审委的标准未必是投资人选择企业的标准,不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的发审委,却在强制性地替投资人选择。”徐敏说,事实上,如果企业能够自己选择上市时机,也有利于推动IPO 的备案制,使得IPO 发行机制更加市场化。
废除阻力来自既得利益者
“既然退市要按市场规则的话,那么上市过程是不是也按市场规则?拟上市公司该由谁来审?很简单的一个事情。需要证监会审吗?不需要。你能判断行业趋势吗?你不能。”水皮诘问道。
刘纪鹏表示,监管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监管市场各类主体、交易所和中介机构上,沿着监审分离的方向推进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此外,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和接纳能力,处理好国际板、新三板的关系。”
导报记者注意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之初实行IPO 审批制,是为了帮助国有企业融资、转制,是不得已的选择。如今,央企多数已实现上市,而且盈利能力惊人,似乎已没有理由继续维持IPO 审批制。
此外,从国外证券市场如NASDAQ来看,其之所以能够采用备案制的IPO发审制度,而且上市门槛低,因为它的法制法规更严厉、监管更有效。对法律的敬畏,让人们更有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NASDAQ 之所以能够成功采用市场化的退市标准,因为它的投资者更成熟、更理性,更懂得什么叫“买者自负”的道理。
目前来看,放弃审批最大的阻力无疑来自既得利益者,这需要决策层“灵魂深处的革命”。在不少专家看来,只有放弃IPO 审批,才能消除PE腐败和其他“寻租”行为。也只有放弃IPO 审批,证监会才能集中精力去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财务欺诈和股价操纵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