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无疑是绞杀ST股的一个月。原本应该竞相上演重组大猜想的ST公司,正被大幅抛售,严重跑输大盘。这样的情况,近年来只在2009年年底才发生过。是什么造成了ST股遭到市场的整体沽空?投行人士众口一词地表示,借壳政策的趋紧预期是造成本轮ST股暴跌的主因。有投行人士透露,刚刚在今年9月1日才开始施行的借壳上市新规正面临重新调整,进一步收紧已成定局,调整后的借壳审批很可能将向产业重组倾斜。
审批或考虑借壳资产相关性
12月初至今,二级市场走出单边下行行情,全部A股整体下跌7.07%,沪深300板块下跌4.76%,而往往在岁末上演赌重组行情的ST公司今年竟意外地成为暴跌的重灾区。12月的前21天里,ST板块上市公司股价整体下跌18.97%,*ST公司则整体下跌14.6%,跌幅远深于大盘。
年末杀跌具有重组预期的ST类公司,在近几年间相当罕见。2010年同期,A股整体上涨1.18%,ST板块的上市公司则整体上涨1.39%;2008年同期,A股整体上涨13.81%,ST板块类公司整体涨幅则达到17.5%;2007年同期,A股上市公司整体上涨8%,ST类上市公司则整体上涨8.13%。与今年情况类似的只有2009年,当时全部A股整体下跌近2.8%,ST板块类上市公司的跌幅则达到6.91%。
面对ST股的整体杀跌,多位投行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业内近期正在热议借壳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虽然着重讨论的是整体上市及信息披露方面的议题,但与会人士透露,从会上交流的情况来看,监管层似乎表现出了明显地将借壳上市视为不鼓励对象的倾向。
“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监管层趋于严格的态度。”一位与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其与交易所、监管层以及其他同行的交流,发现监管层对于“保壳”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一个上市公司不行了,属地证监局甚至会帮助牵线重组方,以保住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现在,监管层似乎开始反思‘保壳’是否真的有价值。”前述与会人士表示,由于IPO的行政力限制趋于放宽,使得二级市场上的壳资源价值愈发无法对于资质优良的拟上市公司产生吸引力,这也客观上造成了通过借壳实现“保壳”的难度。
另一方面,主业完全不相干,单纯的买壳卖壳行为似乎也开始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有业内人士透露,通过其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感觉目前监管层的观点是,如果是主业全不相干的借壳上市,为何不直接选择IPO实现,走借壳之路势必看中了借壳上市在操作中较IPO宽松的政策。因此,他认为,未来,如借壳上市资产与上市公司此前资产全无关联(即非产业重组),监管层将给予更多的关注,谨防拟上市公司钻借壳上市与IPO之间的政策空子。
“一旦将借壳资产与上市公司现有业务的相关性纳入审批考量,对于产业重组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正是A股市场对于壳资源的炒作日盛,造成了真正有意借二级市场实现产业重组的实业公司被高额的并购成本吓退,这也使得资本市场非但没能成为产业重组的助力,反而成为了产业重组最大的障碍。然而,在目前的借壳案例中,相关业务间的整合显然是少之又少。
另有一位投行人士则直言,9月刚刚施行的借壳上市新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在市场的一片门槛过低的争议声中,正面临重新调整的可能。此前,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在11月28日公布的《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不支持创业板公司通过“借壳”的方式恢复上市,这在上述投行人士看来是在为整个A股退市制度打的前站。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