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啤复牌尾盘神奇打开跌停 分析师称是游资自救
早报讯 经历了大半个月的漫长煎熬后,持有重庆啤酒的投资者终于等到了结果。
昨日,重庆啤酒公布了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主要研究者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终稿。
奇迹没有发生,报告冰冷的数字击碎了部分投资者最后一丝幻想。尽管昨日两市股指继续高歌猛进,一路逼空,剑指2300点,但重庆啤酒依旧低迷,复牌后开盘即告跌停,尽管临近尾盘,重庆啤酒跌停板打开,但最终跌幅仍达7.98%,报26.18元。
不过,重庆啤酒的故事并未就此画上了句号。安慰剂疑云未解、临床研究总结报告未出、大成基金对重啤董事长的“逼宫”未了,这场在业内看来普通的医学试验,早已被异化成了资本市场上各利益方争相夺利的武器。
异常疯狂的“疫苗”
“治疗性疫苗”、“揭盲”、“安慰剂”,这些让普通老百姓陌生的医学词汇,最近因重庆啤酒的连续十个跌停而频频活跃在机构和股民中。
可以说,重庆啤酒因其“乙肝疫苗”概念,从2010年以来一直是A股市场的牛股之一。从2010年初到2011年11月25日停牌时,最高探至83.12元,重庆啤酒涨幅为245%,同期沪指下跌了27.4%。
然而,2011年12月8日结果公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安慰剂组应答率为28.2%;治疗用(合成肽)乙肝疫苗600μg组应答率30.0%;治疗用(合成肽)乙肝疫苗900μg组应答率29.1%。
由于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的应答率十分接近,而安慰剂是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真药相像,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因此,医学专家从已公开数据初步判断,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在该次临床试验中效果并不理想。
临床成果甚微,与预期落差较大,股民纷纷戏称“不用疫苗喝水就能治乙肝”,质疑该股前期有炒作嫌疑,对该股价值重新进行评估。自2011年12月8日重庆啤酒复牌首日,股价开始走上“跌跌不休”之路,截至2011年12月22日收盘,股价已经从停牌前最高的83.12元下跌至28.45元,公司市值在此期间“蒸发”264亿元。
2011年12月23日,重庆啤酒以防止乙肝疫苗项目临床试验统计初稿数据泄露为由停牌,同时公告,预计将于2012年1月6日,在出具统计分析结果终稿后复牌。然而,就在众多投资者的期待中,重庆啤酒“食言”,将揭盲数据的公布日推迟至10日。
而根据10日的公告,一些投资者心存的幻想再次落空。重庆啤酒公布的主要疗效指标,即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应答率,安慰剂、600ug剂量、900ug剂量分别为28.2%、30%和29.1%,与2011年12月8日公布的完全一致。尽管一并披露了其他次要指标,但主要疗效指标同前次公布的一样,其结论还是指向“无效”,意味着上述统计分析终稿仍然得出试验失败的结论。
重庆啤酒将走向何方
申银万国证券杭州密渡桥路营业部投资顾问孙海贝认为,在投资者的眼中,重庆啤酒就不是一个啤酒股,而是乙肝疫苗的潜力股。这上面有无尽的光环和题材可供炒作。乙肝疫苗本身就是个国际性的课题,对于资本市场里的机构们来说,有题材就够了,因为等到真的兑现的时候,无论成功与否,都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故事落幕了,就是落幕了……这就是中国股市炒题材的游戏规则。
“在这讲故事的十三年中,重庆啤酒的复权股价涨了好几倍,里面有太多的机构进进出出,都赚得流油。而故事中的很多漏洞,却似乎从没被看见过。最关键的一个漏洞是:重庆啤酒在疫苗研发投入上的费用只是国外公司的一个零头,而对于先进的药物研究,国内公司本身和国外公司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这些,研究人员们其实心里都懂,但是,这一切却一直被选择性地忽视了。因为故事要完美,才能让人充满遐想。大股东和进出的机构们心照不宣,个个赚饱。于是当故事真的落幕的时候,局外人才发现,故事就真的是故事,没有真金白银,相反,故事听得心动的人把自己的真金白银还都扔了进去。可以说,重庆啤酒演绎了一出典型的中国式股市的题材炒作故事。”
尽管昨日重庆啤酒尾盘打开跌停,但孙海贝认为,这只是游资的自救,但是救不动。“从估值回归算,预计其股价还要下跌30%到40%左右。”
中银国际杭州市场部首席理财顾问项坚也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先前重庆啤酒股价这么高,不是因为啤酒,而是乙肝疫苗。此番事件后,重庆啤酒的股价将面临估值回归啤酒行业的压力,预计下跌之势在短期内恐难“刹车”,会回到其合理价位。如今抄底也没多大意义。
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2日收盘,重庆啤酒在经历10个跌停后的动态市盈率仍高达64倍,高于啤酒行业上市公司约30倍的平均水平,其中珠江啤酒动态市盈率为56倍,而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也只有20倍、16倍。
而“力挺派”则指出,从理论上讲,北大医院的这一纸报告并未将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项目彻底宣判“死刑”。根据重庆啤酒的公告,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联合治疗试验仍在进行中。这意味着,如果最后从浙江反馈过来的试验结果是“配合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则重庆啤酒可能又将在二级市场掀起一波戏剧性的波澜。
题材股炒作或到穷途末路
杭州的卜小姐告诉记者,好几年前,有位朋友看好重庆啤酒,称如果买得多,将来(套利后)可以买别墅。卜小姐在心动之余选择了谨慎,仅买了200股。后来配过股,获利抛掉了600股,如今还有78股,股价升至80多元时也没有抛出。昨天,重庆啤酒复牌大幅下跌,卜小姐心疼地说:“当时要是早点抛掉就好了,这股要重回酒类概念股,可能会跌到12元。”
杭州股民张阿姨也盯着电脑后悔莫及地嘀咕:“做题材股太慌了。重庆啤酒这只股票跌惨了,要多少个涨停板才能扳回来啊,恐怕未来两三年也翻不了身了。以后要么割肉要么做波段。想想我当年那只世博概念股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套呢!”
其实,重庆啤酒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题材炒作的穷途末路。从双汇发展到紫鑫药业,再到重庆啤酒、吉林敖东,“黑天鹅”事件屡屡发生的背后不免令人生忧,究竟还有多少只基金重仓股隐含“概念”风险,谁会成为下一个“重庆啤酒”?
对于基金屡屡“踩地雷”,业内人士指出,其矛盾根源在于机构抱有“赌博”心态,“抱团取暖”坐庄模式的恶果开始显现。此外,从这件事看,一些基金公司的风控也形同虚设,不然,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好几只基金,怎么会共同投资同一家上市公司呢?
专家建议股民做投资不要有赌博的心态,更不能想着能一夜暴富,没有必要把自己的风险放得无限大。选基本面好,估值低的个股,风险通常要小于概念遭到恶意炒作的“妖股”。 □本报记者 徐静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