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养老金入市是双赢的重要一步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去年底关于养老金入市的建议,引发各方热烈讨论。养老金多元化投资,无论是对实现自身保值增值,让老百姓“老有所养”,还是促进资本市场制度完善,都大有益处。
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说,我国养老金中一部分资金实际已入市。养老保险可大致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其中,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从2004年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后开始大发展,目前在股票和债券市场均有投资。
在基本养老保险中,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部分资金也在资本市场投资。主要是13个试点省份,将做实个人账户中央财政补助的那一部分资金,委托给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资产配置中也包括股票和债券。在基本养老保险中,由各地政府负责管理的养老保险基金,是目前讨论最多的没有“入市”部分,其规模是养老金中最大的。
尽快“做厚家底”是各类养老金重要任务。截至2009年底,美国养老资产规模达16.1万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养老资产就单薄得多。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2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底,社保基金资产总额8567亿元,企业年金3000多亿元。
数据显示,全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以来,2000-2010年,通过股市获得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17%。地方养老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收益率低得多,年均不到2%。在通货膨胀预期背景下,继续存银行的做法,实际上是使养老金处于隐性亏损和不断贬值状态。
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看,养老金入市已成为一种通例。多数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无论是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是企业私营保险基金,相当比例投放到资本市场中去。( 记者 申屠青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