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归真堂大开熊胆馆 被指借药品之名卖礼品谋利

2012年02月20日 15:1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观点摘要

  ■中药协:归真堂上市再遭抵制背后有利益集团在操作,其目的就是“胁迫我国取缔养熊业,以限制熊胆粉入药、为西方利益集团垄断中国肝胆用药市场谋取更大利益”。

  熊胆中的熊去氧胆酸为特有的成分,价值又和其他几十种成分的协同作用,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法定机关批准的替代品出现,更不能像有的媒体讲的,这几个作用草药都可以替代了,可能不太了解医学常识。

  国家不会因为照顾养熊业,而不批准人工熊胆的上市,那个不太可能。

  ■医药行业资深媒体人贾岩:在中国越是贵的药越好卖,这或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养熊产业一直在扩大,而人工熊胆迟迟未获批。

  ■人工熊胆研制小组组长姜琦:目前研发的人工熊胆中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的含量为35%至40%之间,比引流熊胆23%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出了很多,品质不亚于天然优质熊胆。人工熊胆于2003年7月获得国家专利。

  “活熊取胆”企业归真堂拟上市的消息继续发酵,不仅是民间动物保护组织,很多网友均表示,应坚决抵制归真堂登陆资本市场,有地方甚至下架熊胆制品。昨日,归真堂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归真堂养熊基地开放日”公开邀请函,表示决定2月22日、24日两天为开放日,对外开放参观。而同样在昨天,一场名为“人工熊胆,路在何方”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关于“活熊取胆”和“人工熊胆”的较量一触即发。

  作为力挺归真堂的一方,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目前国内有153个中药品种要用到熊胆粉。”然而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这种珍稀的动物药材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质量最高的熊胆往往被制成熊胆粉、熊胆粉胶囊等单方中药,以“药品”之名作为高档礼品,面向客户直接销售,市场价格达到80-120元/g,年总销售额可达4.1亿元,而质量较次的熊胆则作为原料生产中成药,价格仅3-5元/g,年总销售额就只有约0.8亿元。换言之,质量最高、往往被当作礼品销售的熊胆粉价格为原料熊胆粉的近30倍。而人工熊胆的迟迟无法上市,很大可能与活熊取胆背后的利益有关。

  焦点1

  只有低质量熊胆才做原料生产中成药

  在2月16日的发布会上,房书亭介绍说,我国有1.2809万种中药资源,有1581种动物药,占中药材的12%,目前药源紧缺,尤其是动物类的药材资源稀缺。珍稀的动物的药材濒临灭绝,形成了中药发展的瓶颈。

  但与短缺的资源相反的是,目前,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熊胆粉国药准字批文”的企业有37家,同时持有《药品GMP证书》的熊胆粉生产加工企业有14家。其中,归真堂则有归真堂牌熊胆粉(国药准字Z10980024)和熊胆胶囊(国药准字Z20054679)两个药品品种。熊胆制成粉后,其主要成分为熊去氧胆酸,黑熊胆汁酸中熊去氧胆酸含量高达39%。熊去氧胆酸可以人工合成,目前中国市场上国产的熊去氧胆酸药品生产批号共有49个。进口药品中,熊去氧胆酸胶囊、软胶囊等剂型的进口许可被意大利、德国、韩国三家外企所拥有。

  通过有资质的药品交易平台,记者调查发现,进口的熊去氧胆酸价格非常昂贵。例如德国福克大药厂生产的优思弗熊去氧胆酸胶囊一盒250mg×25粒的国家最高指导零售价为265元。有网友坦言:“熊去氧胆酸还仅仅是熊胆中一种有效成分。如果能消灭熊胆这个竞争对手,昂贵的优思弗熊去氧胆酸胶囊自然会市场份额大增,这意味着财源滚滚。这里也有极大的利益动机。”

  房书亭表示:“德国和意大利的两个品种,在中国销售趋势逐年上升,去年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绩,据我们初步的统计,大概有几十个亿的美元。”

  由于进口产品的销售额巨大,此前中国中药协会就曾发函表示,归真堂上市再遭抵制背后有利益集团在操作,其目的就是“胁迫我国取缔养熊业,以限制熊胆粉入药、削弱中药竞争力、为西方利益集团垄断中国肝胆用药市场谋取更大利益”。

  然而,医药行业资深媒体人贾岩却有不同看法。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贾岩表示:“在中国医药产业上讲,之所以拼命玩熊胆,主要在于中药产品定价较高,成本却很低,中间利润空间大。”

  东北林业大学动物产业系教师杨淑慧在《中国熊胆粉的生产和利用现状》一文中指出,传统医学根据熊胆仁的外观性状将熊胆分为4类:金胆、铁胆、菜花胆和油胆。其中,金胆级,质量最高,被制成熊胆粉、熊胆粉胶囊等单方中药,面向客户直接销售,这类产品习惯上被称为“中药熊胆粉”。菜花胆则由于其有效成分与天然熊胆相差较远,一般不作为中药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销售,只能向药厂批发销售,作为原料生产中成药,习惯上称为“原料熊胆粉”。而且各家黑熊养殖企业均能提供,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价格较低,目前市场价格在3-5元/g。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库中看到,与熊胆相关的药品就有142种,其中除了熊胆粉、熊胆丸、熊胆胶囊外,还有熊胆救心丸、熊胆痔疮膏、熊胆眼药水、熊胆跌打膏等等。然而杨淑慧表示,熊胆粉作为原料开发的中药主要有熊胆眼药水、熊胆胶囊、熊胆黄芩水等。这类产品具有一定的功效,但与西药相比,其功效并非特别显著,因而市场价值不是很高。

  焦点2

  借“药品”之名,卖“礼品”谋利

  定位高端礼品 归真堂全国大开“熊胆馆”

  2009年,按照熊胆粉系列产品市场终端售价计算,福建归真堂药业熊胆粉的市场份额为24.5%,排在首位,其后有黑龙江黑宝药业、四川仁德制药、四川绿野生物制药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药品并不是归真堂的所有业务。

  据悉,归真堂是福建钱山集团下属企业,开发归真堂牌熊胆粉、熊胆胶囊、熊胆利甘冲剂、熊胆养身茶、熊胆酒等系列产品,并从熊胆中提取牛磺熊去氧胆酸与其他中药配制成各种中成药、生物制剂、保健食品。

  2007年开始,归真堂在全国各地大面积开设“熊胆馆”。钱山集团总经理邱淑花称,这种终端最终要达到3000-4000家,除了极少部分让当地经销商加盟之外,几乎都由钱山自己投资。

  记者看到,在公司网站上,归真堂“熊胆馆”的加盟业务将“熊胆粉”定位在高端礼品市场,称“熊胆粉养生———送礼送健康,送礼新潮流”,并称,“占中国4%的高端人群,18%的精英阶层,消费总量约占整体的50%。由于生活与社会交际需要,他们每年人均消费养生礼品高达1.8万元……归真堂熊胆粉作为高品位、真品质的名贵养生好礼,让送的人脸上有光,用的人面上红光。”根据招商表,一家省级馆的首批进货标准为50万元,年度销售目标为500万元;市级馆首批进货标准20万-30万元,年度销售目标200万-300万元;县级馆则是10万元,年度销售目标100万元。

  然而,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中发现,除了熊胆粉和熊胆胶囊两个“持证”的药品外,并未发现归真堂产品获得任何保健品批准字号。而获得熊胆保健品批号的只有两种产品,也非归真堂产品。

  事实上,作为养生礼品出售的单方中药熊胆粉利润远高于用于药品原料的熊胆粉。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网站的数据显示,金胆级熊胆粉,市场价格达到80-120元/g,且有继续走高的趋势,用此类熊胆粉制备的熊胆茶等系列产品价格也远高于同类产品。而国内能够提供金胆级熊胆粉的厂家极少,其中能批量提供的仅黑龙江黑宝药业、福建归真堂药业等少数几家。而相比之下,如上文所说,质量较差的菜花胆级熊胆粉的市场价只是3-5元/g。

  在2月16日的发布会上,房书亭表示:“目前国内有153个中药品种要用到熊胆粉。”然而,中国的熊胆粉,到底有多少用于真正的药品?而又有多少借“药品”之名,进入“高端礼品”渠道?

  据统计,供消费者直接使用的中药熊胆粉市场销售规模每年7.6吨左右,其中金胆级熊胆粉总供给量在2.6吨左右,总销售额约为2.6亿元;铁胆级熊胆粉供给量每年5吨左右,总销售额约1.5亿元。而药用价值较次的菜花胆级熊胆粉作为制药原料,供给量在每年20吨左右,但总销售额却只有约0.8亿元。

  焦点3

  养熊产业过大,或致人工熊胆无法上市

  药品越贵越好卖?“人工熊胆”、“活熊取胆”掰手腕

  随着麝香、牛黄的人工化并纷纷取得天然品成功产业化,因“活熊取胆”备受争议的熊胆又能否用人工熊胆替代?昨日,一场名为“人工熊胆,路在何方”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事实上,“人工熊胆”的研制已经持续了将近30年。参加了昨日研讨会的沈阳药科大学原副校长、人工熊胆研制小组组长姜琦教授表示,人工熊胆的研制项目于1983年立项,经过了近30年的努力,课题组已完成了批准投入生产前的全部工作。目前研发的人工熊胆中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含量为35%至40%之间,比引流熊胆23%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出很多,品质不亚于天然优质熊胆。人工熊胆于2003年7月获得国家专利,专利持有人是沈阳市华星药物研究所,发明人是杨泽民和王永金。

  但在房书亭看来,熊胆中的熊去氧胆酸为特有成分,又和其他几十种成分的协同作用,“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法定机关批准的替代品出现,更不能像有的媒体讲的,这几个作用草药都可以替代了,可能不太了解医学常识”。

  四年前,人工熊胆研制课题组最后一次向国家药监局提出书面申请,四年后,国家药监局的项目审批进展查询中仍显示进度为:“目前该品种正在中药民族药临床部进行综合评价,汇总报告。”而1990年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给课题组的审批结论中一句“目前引流熊胆产量已暂满足药材所需,也请开发时综合考虑”,则让课题组不得不理解为:因为考虑到现在引流的熊胆粉的数量已经足够满足市场需求了,药监局就不批“人工熊胆”。

  对此,房书亭回应表示,国家不会因为照顾养熊业,而不批准人工熊胆的上市,那个不太可能。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国家林业局核发的养熊和各种准许证的一共有68家,黑熊的数量已突破1万只,大型熊厂取熊胆的数量约占70%到80%,如此估算,全国可取熊胆的熊有6000到8000只。截至2000年,黑熊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上的企业有十多家,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福建、云南和四川等地。而归真堂黑熊生态养殖基地的迁建项目就总规划3000亩。

  再看市场需求,2012年预计中药熊胆粉需求将达16-18吨,其中高等级熊胆粉将达8-10吨。但生产金胆级熊胆粉的技术仅掌握在少数厂家,受制于养殖规模,供需矛盾短期很难缓解,因此高端产品仍将供不应求,与中低端产品的价格可能进一步拉大。人工熊胆的无法上市对于掌握金胆级熊胆粉技术的少数厂家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这也离不开中国药品市场的现状。在中国越是贵的药越好卖,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养熊产业一直在扩大,而人工熊胆迟迟未获批。”贾岩坦言,“如果药品想卖得好就需要预留招投标、公关医院、医生等费用,越贵的药就越便于腐化医生,利于销售,这也就等于说越是廉价的仿制熊胆制品,越难以被市场接受。”

   羊城晚报记者 陆志霖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