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风潮 逃离华尔街五大案例(7)
案例四
乐语:老总联手PE“逆袭”
从2009年12月17日上市到2011年8月退市,乐语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乐语”,原代码:FTLK.NA)的纳斯达克之旅似乎闪电般短暂。
尽管如此,乐语董事长张阔的圈钱思路却十分清晰。刚登陆纳斯达克时,乐语共融资2170万美元,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发行了310万股。2010年10月29日,再次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发行700万股,净融资4600万美金。但在2011年三四月份,也就是宣布私有化的前夕,股价已经跌到了5美元左右。
此时的张阔,再也坐不住了。根据独立董事的意见,退市有两个原因:1.上市公司治理比较复杂,决策无法得到迅速有效的执行。2.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他们需要披露太多的信息,使他们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于是,一个叫Fortress的集团在开曼群岛悄然成立,而其幕后老板正是以张阔为首、总共拥有乐语77%股权的老股东们。Fortress集团以每股7.2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乐语其余23%的普通股——这和当时上市时的股价7美元基本相当。Fortress集团总共花费了1.09亿美元完成此次私有化。期间,另一个神秘公司扮演了幕后出资人的角色——太盟亚洲资本。2011年9月,太盟亚洲资本以优先股的形式向乐语投资了1.5亿美元,由此换来的,是Fortress集团32.85%的股权。乐语通过这次私有化,又获得了3900万美元的资金。“在这个过程中,乐语获得了比在纳斯达克上市更高的估值,以及更多用于拓展的现金。”分析人士指出。
洋股海归,能否一帆风顺?
私有化只是暂时的策略性选择,企业并非永久离开公开市场。“当初去海外上市本来就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国内资本市场是有一定门槛的,对盈利能力有比较硬性的要求,不像美股比较看重成长性,中小企业和虚拟业务的公司比较难走入国内资本市场。”黄萌认为。
一个行业的两家实力相当的公司,一家在美国上市,一家在国内上市,估值水平可能差距非常大。雪球分析师刘志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国内A股市场估值非常高,小盘股比海外市场估值高40~50倍非常正常。很多公司联合PE把自己私有化回来,重新在A股上市。日前从纳斯达克退下来的盛大就很有可能借机回归A股。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公司,为什么不回到国内上市呢?想法虽好,但海归回国也并非一条坦途。
据李玮栋介绍,一个公司从海外退市后回到国内上市,首先要对股权结构进行改造,这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同时还要适应国内的会计准则、税收制度、法律环境等等;还要实现至少3年的业绩持续增长和盈利……
也就是说,从境外回来,一切正常,行业没有波动性风险、业绩持续增长、国内资本市场的整体状况良好、新股发行制度和上市公司的标准没有变化……最快也要2~3年才能完成上市。
“从美国退市的中国企业有近四成是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公司,他们大多数是轻资产的虚拟业务公司,想要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就更难了。”关注TMT行业的易观国际分析师齐剑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其实,“上市、退市、再上市”的模式已有先例。2005年,南都电源在新加坡退市,并于2010年初登陆A股创业板。但是,再多找出几家就难了。
不过,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几次讲话中都提及,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到海外上市而非登陆创业板有些遗憾;证监会会逐步降低上市门槛、适度放宽上市条件……证监会几个最新征求意见稿都被解读为“释放出欢迎洋股海归的信号”。
黄萌说:“大的趋势肯定是往这个方向走的,但是能走多快很难预计。” Harry表示:“如果国际板能够尽快推出,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得到解决。”
“中概股从美国退市之后,转到香港会是一个比较顺畅的思路,一是离境内资本市场比较近,估值水平相对来说也比较高,而且从法律层面上,操作难度也不是很大。因此现阶段而言,到香港可能是更为主流的方法。”李玮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