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邵秀景将杨林搂在怀里陪他看电视(3月29日摄)。一个特殊的家庭,经历了世间少有的苦难,也凝聚着人间最真的情感;一位平凡的老人,抚养脑瘫弃儿32年,用她温暖而坚定的双手托起了生命的重量。 一组题为《母爱无悔,河南妈妈收养脑瘫弃儿三十二载》的照片,从2011年上半年以来频频登上新华网、腾讯、搜狐、凤凰等网站显要版面,被各大社区、博客、微博纷纷转载,深受网民关注。照片上,一个“大男孩”依偎在母亲怀里,虽然早过了可以称作“孩子”的年龄,但母亲时而轻轻按摩儿子苍白的双手,时而专心给儿子喂饭,时而紧紧地搂着他,脸贴着脸,眼中露出无限的爱意……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二)弃儿的幸福
从此,不幸的杨林迎来了属于他的幸运。他渴了饿了,叫一声,妈妈会把温热的水和饭食送入口中;他病了烦了,也叫一声,妈妈会抱他去医院,亲吻着他的脸庞轻声安慰。无论冬夏,杨家的炉灶里总是煨着微火,因为妈妈怕没有吞咽能力的儿子无法随时吃到热饭,影响消化。
渐渐地,习惯于被妈妈呵护的杨林,有任何需求都拒绝邵秀景以外的人插手,杨宪印能为妻子分担的,除了提水、砍柴,剩下的就只有在外面拼命赚钱,支付带杨林四处求医而不断增加的医药费。
“我老伴心软,眼泪多,但内心坚强。”杨宪印说。多年来,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他在工厂每月挣几十元工资,还是90年代下岗后到处打工收入没保障,妻子从没有任何怨言,她背着孩子挖野菜、捡废品,以顽强的意志撑起了这个苦难的家。
高原古城西宁的北郊,一位老人经常背着蛇皮袋流连于早市,捡拾被丢弃的菜叶,瑟瑟寒风吹乱了她满头的白发。
32个春夏秋冬,她从年轻俏丽的小媳妇变成了体衰多病的老人,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全部倾注到脑瘫养子杨林身上,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没买过一次新鲜上市的蔬菜水果,倾家荡产带他看病,耗尽精力照顾他的生活。
32年风风雨雨,她的脚步往来穿梭于医院、家和菜市场之间,千里之外的中原老家渐渐成了梦里难以触及的影子。当年医生认为最多活不过7岁的重度脑瘫儿在她悉心照料下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图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