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深盐路上6座“短命天桥”之一的马庙人行天桥(11月8日摄)。梁旭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深圳11月9日电 近期网络上一条关于深圳盐田区花费160万元整修的6座天桥“未及验收先翻修”的网贴以及承建方的离奇解释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网民质疑普普通通的一座人行天桥,有多高的技术难度,至于月月修月月坏?“ 这短命天桥到底是施工方所称的“日晒雨打、过早通行”,还是偷工减料、“违法转包”,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核心网事:“豆腐渣天桥”引质疑
网民的发帖中称:“深圳市路桥集团盐田分公司2010年10月起开始对深盐路的6座人行天桥进行翻修。从施工队完工到验收的半年间,其中的5座桥面却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洞和鼓包,经反复修补仍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面对当地百姓及网民的质疑,施工方深圳市路桥集团盐田分公司解释说,事故原因有二:一是盐田区气候条件特殊,降雨频繁,长期暴晒雨淋,铺设桥面的PU胶与钢板膨胀系数不同导致胶面松脱;二是由于天桥封闭施工造成不便,市民投诉太多,完工后提前开放导致养护时间不足,影响工程质量。
网友对这样的解释并不认可。网友“鹏城六哥”说:“怪了,难道盐田和深圳不在一个气候带,别的天桥不出事,唯独这里气候特殊?”网友“徐大地”说,说地理条件特殊,降雨频繁。但深圳沿海,雨水多是人都知道的,可有关部门之前就没想过因此带来的问题并提前设计吗?
网友“维扬卧龙”披露内幕称,原本规划是160万元的项目,结果转包到最后施工方手里只剩下25万的造价,承建这六座天桥的人说设计图纸都没拿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干,为压缩成本,直接在天桥表面铺设PU胶面层。雨一下太阳一晒,就全露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