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深盐路上6座“短命天桥”之一的马庙人行天桥(11月8日摄)。梁旭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调查:官方回应网民三大质疑
7日,记者在“问题天桥”之一的马庙天桥看到,刚修过的桥面,白色防滑漆颜色仍很新,但不少地方已破损,露出红色的钢板,在桥面边缘,本应与桥板严丝合缝的胶层却像是铺在桥上的地毯,用脚轻轻一蹭就与桥面分开。
160万变25万是“劳务分包”还是“工程转包”;“豆腐渣天桥”原因是“天气特殊”还是“偷工减料”;翻修天桥“工艺成熟”为何漏洞百出?深圳市交通委员会东部交通局、深圳路桥集团盐田分公司8日进行了公开回应。
质疑一:是“劳务分包”还是“工程转包”?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东部交通局负责工程质量的林枫说,东部交通运输局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组织实施深盐路6座钢结构人行天桥的桥面铺装工程。该工程施工面积为3119平方米,工程总费用约为160万元,包括材料费81万元、劳务费30.4万元等。具体负责施工的深圳市路桥集团公司下属的盐田分公司实行自行采购材料,聘用专业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劳务分包施工,不存在工程转包的情况。
这也就是说,被广泛质疑的“25万元”仅是支付给施工方深圳市昆昂运动场地工程有限公司的“劳务费”。
质疑二:是“天气特殊”还是“偷工减料”?
深圳市路桥集团盐田区分公司经理施世锋说,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完全按照施工组织规范技术要求进行”的。那为何当初的施工设计没有将天气因素纳入考虑?林枫说,因为这6座人行天桥的资金来源是属于清洗刷新项目,没有按照建设工程要求设计,“说得简单一点,刷桥你能怎么设计?”
而记者调查发现,6座天桥同属一家公司承建,其中唯冠天桥完工时间还早于其他天桥、同样经历风吹日晒,且人流量更大,但并未出现问题。对此施世锋解释说,唯冠天桥是路桥集团作为试验用的桥,试验时在天桥的钢结构上“主动”加装了一层钢筋网,然后再铺设PU胶,因此没有出现问题。
“但当时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桥面颜色等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不是为了测试质量。因此,其他天桥还是按照原来的设计去做的。”施世锋说。
质疑三:“成熟的工艺”为何漏洞百出?
据深圳市交通部门有关人员介绍,人行天桥路面铺装的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也已经有了具体的标准。但为何这一“成熟的工艺”却变成了“短命工程”,漏洞百出?施世锋承认,从目前情况看,天桥的施工质量确实存在问题,而且不排除存在偷工减料的可能。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东部交通局调研员贾华才说,工程目前尚处于保修期内,交通部门已责成施工单位对破损处进行维修整改,并由其对后续的质量问题负责到底。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将进行调查,如发现确实存在偷工减料问题,将严格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