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员探查冰裂缝情况(11月30日摄)。
为确保海冰运输安全顺利展开,第28次南极科考队部分队员11月30日在“雪龙”号科考船停靠位置与南极中山站之间的6道冰裂缝上铺设了“浮冰桥”。
铺设“浮冰桥”的过程是先将冰裂缝中最薄的那部分冰凿开,开凿宽度与雪地车的宽度大致相当,在露出水面的冰缝中填入从附近冰山上挖来的“老冰”,压实后埋上雪,以增加冰面承受力。在如此“强化”处理过的冰面上,科考队员根据雪地车的履带间距和宽度,铺上槽钢和木板,再用雪将不平稳的地方填平,一座“浮冰桥”就基本完成了。
过程并不算复杂,但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机械设备,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强度。凿冰、挖雪、抬木板、铺槽钢……绝大部分工作都要靠科考队员的双手完成。在空旷的冰面上工作,冷了没有地方取暖,累了只能倒在木板上躺一会儿,因为无法上厕所,渴了也不敢喝太多水,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为了抢出时间尽快开展海冰运输,承担铺桥任务的队员们除了吃午饭,一整天都在冰天雪地里忙碌。强烈的紫外线使大家的皮肤变得黝黑,长时间体力劳动让人四肢酸痛。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6座“浮冰桥”终于铺设完成。虽然已是晚上9点,但此时南极无夜,第28次南极科考队亦无眠。黄小希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